中国的信仰——人
说说我对中国信仰的看法,因为不基于物质和精神,所以和一般看法不同,觉得可以说说。
我有精神分裂症,拿低保,先说清楚,别浪费大家的时间,另外,我还是理科出身,语句不通,词不达意难免,凑合吧。
何为人?是肉体,是精神,或者财富权力?
换一个视角,地上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那服从物理定律,命运早已注定。
一个人刚好走过,踢了石头一脚,发生了什么呢?
似乎没有发生什么,没有违反任何科学定律,也没有对这个世界造成什么实质的改变。
但实际上发生了一件在已知世界中极其特殊的事情。
石头的状态改变不是关键,也没有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这种状态改变是不可预测的。
人可以往左边踢石头,也可以往右边踢石头,也可能不会管这块地上的石头,还可能喜欢这块石头,把这块石头带回家里,甚至把这块石头带去月球。虽然仅仅是一块石头,但人的不经意行为却会对这个世界造成了事实的改变。
恰恰是这最简单最普通,却又只有人(生灵)才能做到的事,才体现了人的本质——变数。
不在于人自己赋予的意义,而在于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人和世界的关系才是关键。
改变不是重点,不可预测才是关键,如果说我们所熟悉的科学定律代表了这个世界可预测的一面——定数,人或者说是生灵则代表了这个世界不可预测的另一面——变数。
那么,抛开我们熟悉的,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被各种科学定定律规定,因而被认为可预测的舒适世界,定数和变数组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定数的部分就不说了。
人是变数,变数和变数有什么不同?拿近代中国革命为例,共产党是少数,汉奸才是多数,那为什么最后是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因为共产党是同志,汉奸只是自己。
换种说法,共产党员是可以共鸣的变数,汉奸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变数。 共产党员可以1+1大于2,汉奸1+1小于1,所以中国才可以以弱胜强,不断崛起。孤立的变数只是变数,共鸣的变数就成为可能性,共鸣的共产党员就成为共产党。
人是变数,又不仅仅是变数,人本身就是是变数的集合,是这个世界所积聚的一段变数的共鸣,是世界所孕育的真正奇迹。
对这个世界来说,这就是人的本质,是人对于世界的意义,是灵魂,或者说智慧。
变数共鸣,就成为可能性,能够在世上造成真正有意义的改变。
人的本质是变数,所以每个人所感受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矛盾对立就产生了。但同时,又只有通过共鸣才能自我实现,这种固有的冲突正是人对世界的意义,是演化的能量。
如果存在代表定数,那么就演化代表变数,变数和定数不能独立的组成世界。存在和演化本身是一体的,存在就是演化,演化就是存在。
人存在于已知未知,可能不可能,生死,矛盾,阴阳之间,人是演化的枢纽。
互相扶持就是人,展开双臂敞开胸怀就是大,头顶着的就是天
人有限,天无限,从有限追求无限就是人存在的意义,人就是这个世界无限的可能性。
不管天人合一还是人定胜天,都是天人相应,是共鸣。
文明就是一个人类团体的共鸣,如果共鸣存在媒介,那这个媒介就叫信仰。
这个媒介是什么呢?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就是宗教和金钱,
金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媒介,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都爱钱,也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这是因为,金钱是人类所创造出的存在中最纯粹的。
金钱可以经过千万人的手,却不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联系。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和金钱共鸣,但金钱却不会和任何一个人共鸣,这是虚无的显现,这就是纯粹。
正因如此,金钱才成为了人类最普遍的信仰。
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信仰?因为不存在共鸣的媒介,中华文明存在的基础就是人和人之间直接的共鸣,是人和天地的共鸣,天人合一。如果要给中华文明找一个信仰,那这个信仰就是人。
中国人最实际,而西方就特别喜欢搞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
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区别就在于,中华文明是直接的共鸣,是演化本身。其他文明以媒介为基础的变数共鸣,追求的是定数,本质是定数,结局自然也是定数。
中华文明为什么绵延不绝?就是因为存在的基础不在于土地,不在于财富,不在于文物,而在于共鸣,在于天人相应。有一个词十分贴切——真空妙有.
那么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联系又是什么呢?
道没有术就无法显现演化,术没有道就无法存续发展,术和道缺一不可,就好像变数是共鸣的基础,有变数才能有共鸣,但是如果无法共鸣,变数也就失去意义。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其中的主体民族汉族本身也是一个复合民族,而中华文明就是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所有文明的共鸣。
社会主义会扼杀变数,资本主义会吞噬共鸣,它们本来就是伴生的双胞胎,一阴一阳,一个产生,另一个也必定产生,生在追求定数的西方。一产生就是静止的,对立的,所以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它们能够真正成长的地方却是在中国,因为只有在中华文明道的包容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才能动起来,活起来,才能真正成长,长成它们本应长成的样子,相生相克——共鸣。
孤立和静止必然带来对立,结果一定是成为定数。只有动起来,活起来,形成共鸣,才能存在下去,而共鸣的基础——人,就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中国总是追求共赢,而西方总是追求零和。
举个例子
经济就是人的活动,人的交互是社会的基础。
所以,不研究人的经济学完全没有意义。人升值了,自然就会通货膨胀,人贬值了,必然产生通货紧缩。那么,小部分人升值,大部分人贬值,社会财富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国家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衰退呢?
其实财富的多少,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掌握财富都不都不是关键,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人和这片天地之间,能否共鸣才是关键。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男人和女人没法共鸣,孩子也没法产生了。
人类需求的重点是精神需求,动物只需吃饱,而人却会无止境的追求吃好,这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而精神需求本质上产生于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共鸣,而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又是其中的枢纽。
所以只有能够产生共鸣的需求,才是有效的需求。只有能在人和人之间产生共鸣的需求,才是有意义的需求。
人和人之间的共鸣,才是发展的真正动力,科技发展必须转化为人与人之间共鸣,才会成为发展的助力。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发展,不在于这个国家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这些财富是用于产生共鸣,还是用于消灭共鸣,财富是发展的媒介,不能成为发展的目的。共鸣的变数才是有意义的变数,变数不能共鸣,就会失去活性,当国民不能共鸣,国家就失去继续存在的意义。
变数是人性,共鸣是民心
再聊聊科学吧。
科学是什么?
再次回到原点,回忆我们上学的时候,新学了一个公式,然后留了一堆作业开始解题,发生了什么呢?
有的人很聪明,一下就做出了答案,有的人比较愚钝,怎么也做不出来。
那么公式,绞尽脑汁的人,答案之间有什么关系,代表了什么呢?
科学是假设的基础,是探求的手段,却唯独不是答案,它本身就是人类不断假设,又不断求证的结果。
比如说数学的基础就在于1+1=2,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然后对假设进行求证。数学就是这样不断的发展。
但是注意到没有,1+1=2,本身也只是假设,其实并不是什么真理,只是没有发现反例,所以当做真理也无妨,这话其实没有意义。
不如换一种有意义的说法,当1+1=2成为人类发展的阻碍的时候,必然就会被突破,这样的事实际上发生过多次,真分数,假分数,有理数,无理数,正数,负数,实数,虚数,欧几里德几何,非欧几里德几何,等等。
每一次突破,都是发生过类似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激辩。人类不断的打破科学的边界, 而每一次边界的拓展,也带来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来自于人的需求。
绞尽脑汁的人才是关键,人就是科学的灵魂。
科学是人类与世界的共鸣,是人认识世界,开拓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是牛顿踩在脚下的巨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真理。科学产生不了任何答案,答案是人尝试的结果。
现在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一年一年的往上升,学了正数学负数,学了实数学虚数,多么的自然而然,好像科学是凭空长出来一样。
那么人呢?人的努力,人的坚持,人的放弃,人的痛苦,人的血泪,人的牺牲都没有了吗?
他们每天刷题,有一个习以为常的前提,所有的题目都有正确的答案。
但教育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让学生去面对未知?现实中往往需要自己去寻找问题,而且即便找到了问题,也往往不知道是否有答案,即便找到了答案,也往往没法判断答案是对是错。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都是通过无数次失败尝试出来的,一犯错就惩罚,怎么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呢?
这样教真的好吗?
为什么现在科学产生在西方?
因为宗教和科学,实际上都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先给出一个假设为基础,然后从这个基础上不断扩展,区别在于科学需要验证,而宗教只需自证,所以,科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宗教的进化,是术的显现,本质上其实是一套方法,所以即便现代科学这么发达,也没能取代宗教。
张其成老师说过,“科学和宗教的区别,科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宗教是所有问题一个答案。”
普世价值,历史终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是西方给出的答案。
为什么现在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因为中国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西方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中国的思想成就早早就达到了一个高点,因而专注于道而忽略了术,专注于人文忽略了物理,专注于共鸣而忽略了变数,中国人浮游于上古先贤的精神世界中而不愿意脚踏实地,选择躺平内卷而不愿意去探索未知。
但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重点,西方已经演化出了术,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应该产生什么,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才是关键!
那么中国应该产生什么呢?还是回到中华文明的根——易经。
易经应该是文明所产生的最莫名其妙的文献了。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他到底讲了啥?
其实可以换个方式来看。
易经,由卦和象组成,刨去象,卦就成为纯粹的唯物,刨去卦,象就成为纯粹的唯心。
易经并不是没有解释,真正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大家认可的统一解释,古今中外许多人都从易经得到了启发,但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同,甚至互相矛盾,自然也就说不清楚了。
中华文明是共鸣,易经就是共鸣的基点,那么每个认真看易经的人,看到的是什么呢?说是看,不如说是和易经共鸣,所以看到的其实是自己,或者说是智慧,明心见性,自然每个人都得到不同的启迪。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易经只是共鸣的起点,那么共鸣的目标是什么?是人民。
这是因为,最普通,最真实的喜怒哀乐,最质朴的欲望,恰恰是变数的起点,人生下来的时候只知吃喝拉撒,没有人会一生下来就嚷嚷,赚钱!赚钱!赚钱!人民有最质朴,所以也是最真实,最鲜活的共鸣。
人,有了学识,有了财富,有了地位,也就有了知见障。
人民没什么根基,还是一粒粒的种子。正是因为这点,所以才弥足珍贵,人民和这个世界有最亲密最广泛的接触,是世界根本的力量。
当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就没法产生共鸣了,共鸣能聚集,自然也能消散,结果就是成为定数,人是活着的时候死掉的。历史的终结,终结的是自己。
老百姓,也许没有多少智慧,却是智慧的源泉,可能没有什么觉悟,却是觉悟的基础,
共产党只要扎根人民,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只有扎根人民,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所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不将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
如果说,世界是一本书,人就是书上一个一个字,看人,感受人的喜怒哀乐,就能读懂这个世界,更能照见自我。
而从中国历史上来看,讲人事的儒家成了中国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的经典论语也是由多人所著。
所以才有,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然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动中生慧。
易经是世上唯一以变数为基础的科学,位于唯物唯心,过去未来,可能不可能之间。人就是遁去的一,是关键。而对这个世界来说,中华文明就是那遁去的一。
正因在易经中看到的是自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理想主义的文明,其实有信仰就谈不上什么理想了。
理想主义天生和物欲矛盾,缺乏足够的理由就会缺少探索外界的动力,喜欢用条条框框约束自己,容易把别人想的太好,对世界的认识就可能出现偏差。而且真正能坚持理想的人又只有极少数,大部分是以理想为名行鬼魅之事,文人集团更是和既得利益者集团狼狈为奸,用文化愚弄人民,用制度奴役人民,用法律残害人民,虽然危难时刻虽总有人力挽狂澜,但最终难以为继。
这个状况只到现代才发生了改变。
自古文人误国,但反者道之动,共产党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扎根人民的知识分子团体,是中华文明和科学结合的产物,因为科学最大的的特点是验证而非空谈,科学最喜欢较真,最喜欢追根究底,所以共产党最推崇科学,最讲就实事求是。至此,理想主义才有了现实主义的翅膀,现实主义才有了理想主义的灵魂。
鞍山市劳模、特等劳模,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倪匡的大哥倪亦方曾在采访中说:“我小妹是一位言情小说家,她很浪漫。我弟弟,是一位科幻小说家,他也很浪漫。可是我比他们俩都浪漫,因为我信仰共产主义。”
那么中国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人可以随心所欲地为自己活着,我们怎么做对天地也没什么影响,天地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真是这样吗?
地球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生物为什么灭绝了?因为蠢!恐龙要是能一脚把陨石踢飞,就没有现在人类什么事儿了。
能跑,能飞,能游,恐龙是肉体进化最完善的地球生物,恐龙灭绝后兴起的人类虽然没有恐龙那样完美的肉体,却有地球生物中最高的智力。
代代生物都不同,但一代比一代强。世界在探索前进的路线,且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人类最依赖的资源,煤炭,石油,大部分的铁矿,实际上都是前代生物留下的遗产。
有理由认为,这一切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生物的进化是必须的,是世界的硬性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富实际上是人欠世界的债务。所以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富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为富不仁。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实际上是唯一的选择。
天,地,君,亲,师,发展,稳定,集体,繁衍,传承。是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事儿,前一项是后一项的意义,后一项是前一项的基础。
外国有末日审判,中国有天劫。
生物必须在考验到来之前达到足够的强度,否则就会被灭亡。
每次看新闻,中国又发射火箭。总觉是雏鸟在敲击蛋壳,如果敲不开呢?雏鸟就会被憋死。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人类必须要迈出摇篮的时刻可能已经到来了,不可能也不应该再依赖老祖宗留下的古老智慧。
历代的生物历程中,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的呢?
每代生物中最强大的那些都灭亡了,最强大的生物必然是最适应环境的生物,最适应环境,所以也最依赖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就和旧世界一起灭亡了。
幸存下来的反而是那些比较弱小的生物,它们幸存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想一下就能知道,最后能幸存的是那些拿的少,得的多的生物。
记不记得以前有一句网络流行语?“中国又成最大输家。”100块钱给一个老百姓和给一个富翁,谁得的少?谁得的多呢?
成往坏空,生杀予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只有那些最能和世界共鸣的才有资格存在下去,弱者道之用。
人是刍狗没错,同时,人乃万物之灵
人类的未来到底在何方呢?
未知就是未来。
未知,蕴含着人类最大的恐惧,要是创业真那么容易,就不会有人放高利贷,也不会有国家偷石油了,人也不会怕死了。
但未知也蕴含着唯一的希望,因为只有未知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人类必须向无限的未知拓展自己的存在,
有变数才有共鸣,有共鸣变数才有意义,因为共鸣是通往未知的途径,变数就是已知和未知的共鸣,所以共鸣产生了变数,变数又成为共鸣的基础。
人类必须向着恐惧的希望前进。
因为对未知的恐惧,人总是追求安稳,绝大部分人会去追求定数,但极少数理想主义者会去追求变数的共鸣。共产党是甘为愚者的智者,是选择那条常人都不会选,但却唯一通向未来道路的人,只有不断突破自己,才能成为文明的脊梁。
在我看来,当一个人第一次感受到来自世界的恶意的时候,心智才会真正开始显现成长,当一个人心中再无善意的时候,慧根就会枯萎,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
无数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卧薪尝胆,屡败屡战,前仆后继,死而不已的一个个弱小无力,却绝不放弃的中国人的人生,组成了中华民族真正的大叙事。
快乐和幸福代表着世界的一面,挫折和痛苦代表着世界的另一面,只想要快乐而逃避痛苦就失去了一半世界,共鸣也就无处谈起了。
如果人类能继续前进,未来世界的丰富多彩,富足快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同时,面对的困难和艰辛也会是我们无法理解的。
这个世界不存在善恶,善恶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共鸣,人可以选择取长补短,同舟共济,也可以选择弱肉强食,互相残杀。
说了半天乱七八糟的。说点稍微有点实际意义的吧
聊聊中医吧,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说中医就,不能不说经络。经络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经络是生命的脉动,它是一种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现象。死人没有经络,当然也找不到解剖学的依据。
举个现实的例子吧,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一个东西,金融系统。
金融的本质是交易,货币只是媒介,如我上面说的,金钱只对人有意义,如果人都死了,货币就只是一些废纸金属贝壳,不能流通了,也就毫无意义,整个金融系统也就不再存在了,所以经常听到一个词,流动性,这是金融系统的本质。要不怎么叫虚拟经济呢,因为没有物质的流动。
中医和西医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中医对心理因素致病尤其重视,黄帝内经九气致病理论关于情志致病就占六种,而西医心理学则兴起于近几十年,当然,求神拜佛,自然就用不着考虑什么心理因素了。那么想一想,人最易动的是什么?还记得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除了经络之外,中医的藏象学说,显然也是建立在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上的。五运六气也体现了人体和自然相互呼应。
中医的基础是生命的动,这点和西医正好相反。
其实也可以把社会当做一个有机体,那么,金融系统也可以当做经络来理解和研究,国家的各项功能也可以类似中医系统一样囊括组织,这样未必不行,中国本就讲究天人一体。
说到中医就聊聊养生吧。
说说太极拳,都说太极拳打的越慢越好,为什么呢?我也学过一阵太极拳,我的老师还是师出名门,因为正好和我是邻居,我们一群人经常在院儿里一块玩。老师和我们说过太极拳的特点不是慢,为什么呢?
对养生来说,太极拳的特点其实应该是动中求静,慢是结果,不是目的,阳中求阴。
中国武术为什么有套路?套路有什么用,代表什么呢?
技近乎道,武术套路就是武术家和这个世界的共鸣,是对武术,人生,世界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抗。外家拳法是以外养内,内家拳法是以内养外,练的是自然契合,否则怎么没听说过自由搏击能养生呢?
前一阵子,法新社拍了一组照片,叫帝国的黎明,中国人评价很高,觉得非常的漂亮,非常的震撼,军迷对比中国人自己拍的照片,实在是一言难尽,大家都说中国摄影师是买相机送的。军迷觉得,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总是在故意矮化解放军,而且屡教不改。我倒觉得可能并非如此。
国画和西洋画有一个显著的不同,西洋画是大家熟悉的焦点透视,而国画却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有一个重心,国画,却有多个重心。
可以这么说,西洋画画了一个人,画的就是一个人,国画画了一棵树,画的却是一片森林。
摄影师拍摄的东西不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而是大脑向它所呈现的东西,相由心生,焦点透视原理的摄影技术并不适合中国人散点透视观察方式,所以中国摄影师总是莫名其妙的喜欢用长镜头和广角镜头,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瞎。
西洋绘画艺术中,比较特殊的门类,如印象派和抽象画的产生就是由于焦点透视的局限性,据说毕加索就是因为国画散点特式的启发创造了印象派,而抽象派更是完全舍弃了画画的任何形式。
中国和外国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原是因为各自的文明。其实观察文明有一个很方便的工具,那就是语言,它是文明的外在表现。
拿日文来做个对比吧,因为学英文的时候光顾着应付考试了。
学日文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日文单词之间没有空格,不像中文是三维文字,日文和英文一样,是二维文字,可以想象一下一句英文中如果没有空格,要怎样查字典。学了一阵才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
中文是象形文字。可以说,每一个文字都对应世界中的一种物体,一种现象,或者一种状态等等。所以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之间都有自然的联系。一句话中,每一个词都自然而然的有自己合适的位置。
日文却不行,每一个词都是孤立的,为了组成一个句子,词和词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明确表示出来,所以日语的词有多种变体,用于表达词语之间的不同关系,结果就是词和词被粘在一起,不可分离。
把语言比作楼房的话,给我的感觉中文就像是正规建设的楼房,而日文就好比用胶水把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砖块粘成了一座房,砖块不是关键,胶水才是关键。
想想日本自古以来的社会结构是不是和日语很相似?
每个中国人说着看着中文长大,自然而然的具有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虽只是世上的一个点,但只要有需要,就能向无限延伸,只要有可能,就会自然的像无限延伸,所以,中国摄影师才会拍出那样奇葩的照片。
而外国的语言结构就决定了其可以延伸上限,中文一本字典就可以一直用下去,而不管日语还是英文,都有好多好多各个门类互不相通的字典。
它们体系一旦形成就会固化,一旦突破体系,就会和原有体系割裂,变成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就像印象派和抽象画,这种现象在中国却不可能发生。
因为只要诞生在中华文明就都相互联系,不管是中医,武术,绘画,还是其他。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诗还是画呢?
正因为和世界的这种自然的呼应关系,中文是最简洁,所以也是最严谨的语言,中文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又怎么可能塞进一个神呢?
中华文明就是中华文明,虽然西方兴盛了几百年,我们也不应再用他们来定义自己。
道可道非常道,苹果树上结苹果,不断自我蜕变,向无限的未知延伸,才是中华文明存在的意义。
如果我们选择星辰大海,他们也应选择自己的道路。
一直看到完的朋友,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