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散热硅脂长测(Day 2)

2019-08-15 00:03 作者:哔站名字最长的就是我  | 我要投稿

昨天那篇写的很仓促,测试本身也处于起步阶段,没啥经验,各种准备其实并不充分,只是简单做了上机首测。不过万事开头难,能把头先开了,终究是个好事。

先说说为啥会想要做这么一个测试吧。这个小实验起于个人对硅脂这种东西的一点点好奇,和如今市场上各类硅脂风起云涌的表象的思考。回忆当年个人第一次DIY电脑的时候,emmm~~那会全球市场设计和生产个人电脑CPU的应该还有四家公司,那会的大家还不关注cpu散热器的硅脂(老咸鱼啦T~T),那是国内DIY还很青涩的时代,那样的年代,市面上PC几乎没有任何第三方散热系统,大家都是官方给啥就用啥。待到我进入大学时代,正好赶上了DIY最热的时候,也是CPU超频最辉煌的时代,那个年代的超频,cpu如果主频没有超出5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超频了。

最初关注到硅脂还是一次偶然间,发现同学的电脑无论如何都无法稳定工作,打一段时间游戏就过热死机,cpu风扇一直处于飞行状态,于是拆了散热器,将上面已经干成粉末的硅脂清理干净,当时手边并没有替换硅脂,就用牙膏将就了一下,发现其实可以凑合,初期一两天效果也还过得去。从那之后就开始好奇,硅脂这玩意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不是和其他配件一样也分好坏。但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即没太多时间花费在这个上面,资金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毕竟真●家境贫寒)。

直到最近,看到一些关于散热器和硅脂的测试,又勾起了我对这个小玩意的好奇。加上现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逐渐增多,就打算亲自动手试试看,不同面向的个人电脑到底该用哪种硅脂?我们在选择硅脂的时候,到底该从哪些方面去衡量?这也是本次测试的初衷和目的。毕竟这么多年的社会毒打让我认识到,对你最合适的那个才是最好的那个。

好了,刚才水了那么多,下面说说这个测试的整体方案吧,限于个人手头资源和为了确保测试过程相对稳定,不可能选择太多品牌和种类的硅脂进行测试。因此,本次的测试对象将选择市面上常见的有机硅类散热硅脂各品牌的顶级型号进行测试,通过对硅脂的有效寿命、上手涂覆难易度、散热效果、获取难易度等几个维度的比较,结合不同面向的PC,选出每个面向里最合适的那款。每个型号的硅脂测试期间将不会公布这个硅脂的品牌和型号,而是以数字编号代替,以确保测试过程不受外部评论的干扰。待该产品结果出来后,会和结果一同公布。

此外,本次测试将不会考虑品牌机PC这个大类,选择这个大类的用户,普遍意义上不会自己主动去更换cpu散热器的硅脂。至于液金,恕本人资源有限,实在没法去拆一个已经硬钎焊的CPU换成液金。

测试平台和测试环境昨天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今天就不再重复。经过一天的思考,我将测试过程拆解成四个部分,将每款硅脂的测试周期暂定为100天。

一是每日极限负载下的短时间拷机,测试方式是通过aida64的FPU单拷项目,对标的物进行20分钟的拷机,并记录拷机时间内的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

二是每日中度负载使用场景模拟,测试方式是通过PCMark 10的标准测试,对标的物进行约30分钟~35分钟的测试,并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

三是游戏测试,鉴于本咸每天会玩1~2小时左右的不固定种类游戏,同时进行直播(有兴趣的大佬快来围观,帮我拉点人气)。从100天这个时间尺度上看,应该能部分代表游戏面向的PC的使用情况。当然,为了确保直播不会加重cpu负载,推流和录像编码将通过另外的设备进行,以确保测试相对准确。

四是轻负载测试,该测试其实就是记录每日在追番、看新闻等cpu消耗低于30%情况下的最高温度和持续时间。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入门用户日常的使用情况。另外为了让这个部分更贴合实际,这个项目期间,我会手动将风扇调至最低转速,确保整个平台的安静。

测试的数据使用aida64的日志系统进行连续记录,只要aida64不掉进程,各测试部分的切换并不会使测试数据中断。

好吧,大致上想到的就这么多,今天的测试项目还有个pcmark没做完,先去做了,成绩等下更新在动态里,以后测试逐步稳定了,会在每天发稿时附上当日测试成绩。

散热硅脂长测(Day 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