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零工感想之打工人
本人又去打零工了。继快递分拣、服务员、话务员后,做一次数据录入员。什么是数据录入员?录入怎样的数据?直到去现场前,我一无所知。 招募信息只有模糊的地点,模糊的工作内容。这也是零工特色。源头发布的用工需求,经不同渠道中介转发。时间、地点、薪资等核心内容外,再无其他。一般在中介处报名,发送名字和手机号码(部分需要身份证号码),交10-30元不等押金。中介将你拉入工作群,接收进一步信息。 工作群的群主,则是现场管兼职的头头。我们的工作感受,将部分取决于这个头头的行事风格。严苛一点,毫无休息时间;松一点,就不那么累些。 我向来是准时甚至提前到达人士。早上8点30分,带着电脑到工作场所,一家酒店的大型会议室。许多人已到,但永远还有一批人,要迟到一段时间。所有人坐在位置上,百无聊赖等待。 这项工作已经进行好几天。有人每天都来,有人像我一样是新人。9点多,有经验的老人们,先分到活,进行财务信息的录入、整理、核对。几个三十岁左右女性,应该是甲方公司的员工,负责分配工作。大家轮流从她们处领取票据和u盘、签名确认;遇到不确定、不知如何处理的信息时,向她们咨询;做完后,再把票据、u盘送回,再度签名确认。 其中一位高声警告,不可以把u盘里信息拷自己电脑上,不可以拍照,不可以把票据拿出现场;每个人的工作,都有痕迹可追溯。本人只觉得非常讽刺。一家公司的财务信息,当属机密,却让零时工来做,并且零时工没有经过任何筛选,除了年龄要求;零时工报名完全可以用假名,也不需要身份证,还带自己的电脑,真把信息搞走了哪里追责得回来。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明显和体制有着直接关联的公司。虽然不属于国企,但比国企还国企。兼职招募时就直接用的体制内某个机关名义。 这是现在的体制特色。部分工作层层外包,尤其是一些“阵痛”型工作。比如疫情期间,比如最近第五次经济普查。 体制内的兼职,大多能提供比较好的工作环境。比如这次数据录入,在大酒店的会议室里,空调吹着,位置坐着。这些兼职的相关负责人,一般也都态度良好,不像私企恨不得一个人掰两个用,你多休息一分钟就被骂。原因很简单,私企追求极致效益,体制追求不出大错。 说回数据录入。我和许多新人,几乎闲坐了大半天,一直没给我们分配活。好不容易能有轻松时间,大家自然也不会抢着干。最好笑的是,明明没有紧迫的工作任务,却晚上安排自愿加班。 观察所有人,即使从早上就分配有活的人,也都干得轻松,摸鱼时间大把是。下午一个女生核对前人做过的表格,大骂,这老头全做错了,我完全要重做一遍。听着是前面有不懂数据处理的老年人过来兼职,而工作人员也接收了。 所有这一切令我困惑,这家公司真的需要兼职来做这些吗,来处理如此严肃的财务信息?是钱多得花不掉?还是说世界本就一个草台班子,大家都在糊弄过活。 我报了加班。晚上八点,下班。从早上八点半坐到晚上八点,中饭自己出去吃,晚饭肯德基套餐(汉堡、薯条、可乐),收获130元。当然不会当天发,隔了两天才发下来。 总体来说,做过的四份兼职中,这是最轻松的。快递分拣一分不停,人在无数机器传送带下,比螺丝钉还螺丝钉;服务员也是一刻不停,手浸润了食物残渣的味道;话务员同样是和政府有关的兼职,不那么累,但也实打实打了好些电话。 而这是例外。工作一层又一层的剥削,零工自然在最底下。没有任何保障,出卖时间与劳动力,赚取小数额的薪资。零工中,尊严极少存在。不要看、不要问、不要想、闷头干。与体制挂钩的公司,拿出这样一笔钱,喊了这么多兼职,坐在那发呆。对难得休闲的零工来说是好事,可想想,这些钱又是从哪来的?更不能想特权阶层,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指望得利人群反思,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