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的课本越来越难,小学把中学的课程都学了,有必要吗?
我也承认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确实很大,尤其是对比我那个时候上学和现在上学,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做完。回家后什么也不用带,还可以和邻居家的小孩子一起玩,即使是看电视,爸爸妈妈也不会训斥我。
但是现在的学生,作业在学校里使劲做,回到家后还要继续做。做完了还要去上各种辅导班……总之就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而且在教学中也能发现,现在的小朋友接受的知识难度确实比我们之前学习的难度更大。比如,现在初一的学生在预习课本的时候就需要看《红岩》这样的书籍,但是我是在大学的时候才认认真真看过这本书的。
现在孩子的阅读难度比我们那个时候大多了,我去看了看我朋友家孩子的书柜,刚上六年级,书柜里的书居然和我大学时候的书差不多了!可见他们的阅读强度是很高的。
之前一直在提倡给中小学生减负,但是真的能减下来吗?
第一,我认为提高课程难度是大势所趋。
因为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内容和难度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在同等时间内可以实现讲授更多的教授内容,而且伴随着教育技术的成熟,很多抽象的、有难度的教育内容通过借助多媒体,变得更加简单起来。
得益于教育技术的发现,提高教育难度也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提高课程难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够学习较高难度的内容。
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科学的,相关教育部门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是综合考虑、衡量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再制定的教学进度。
根据我周围的教育工作者反映,现在的中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是能够负担得起现在的学习难度的。在吸收知识方面问题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还能够在现在的学习强度下,进行预习工作。
所以,正是因为学生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学校和老师才有信心朝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孩子。
第三,课本可以难点,但是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学习任务可以难,但是学习任务不能过负。
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做作业,回来做作业,周末做作业,偶尔有一点闲暇时间后,家长还会让孩子去参加这样那样的兴趣培训班。
但是这些挤满孩子休息时间的行程,对孩子真的有帮助吗?
在这一点上,我抱着非常怀疑的态度。
从大的潮流上看,孩子不断地学习知识是必要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也是必然的。

但是希望我们的教育稳打稳地继续前进,不仅要让我们的孩子学到知识学到本领,还要让孩子学得开心学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