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京津冀水灾:爱与善良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

2023-08-24 13:59 作者:睿好  | 我要投稿

8月1日下午4点,狂风骤雨到来,原本约好了和小伙伴一起打球的儿子望着窗外,焦虑地问我:“妈妈,我们这里不会有水灾吧?”一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水灾连连、恐惧不断的小时候。

我的故乡是一个水灾频繁光顾的地方。早在我出生前的1975年8月,受超强台风莲娜的影响,连续多天的阴雨天气,加上一天一夜的暴雨后,故乡周边的60多座大小水库,在一夜之间相继溃坝。决堤的洪水犹如猛兽,瞬间吞噬了村庄、农田、铁路、房屋。

那是在经济贫困、通讯不便、救援落后的上世纪70年代。水灾又在夜间发生,很多父老乡亲都还在睡梦中。洪水就这样面目狰狞地呼啸而来,顺带把死神撒向各处。

洪灾过后,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父亲母亲,挺过洪水和瘟疫,生下我们兄妹三人。艰难粗粝的生活和日复一日的劳作,并没有治愈他们的灾难后遗症。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到夏天暴雨连连的日子,父亲就会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执意穿上雨衣去外面查看水势。而后,他和母亲会在我们酣睡的雨夜里,彻夜不眠,一旦发现情况不妙,就准备把我们放到牛背上,往地势相对高的西山走。

所幸的是,虽然每年雨季,父母都做着同样的演习,但悲悯的苍天总是在水势达到沟满河平,即将冲破临界值的那一刻,果断停止暴雨,及时叫停灾难。我们一家人牵着牛去西山躲灾的情况,一次也未曾发生过。

但暴雨、水灾、死亡,以及由此带来的深深恐惧,犹如某种基因密码,深深嵌入我,还有很多像我这样农家子弟的血液里。以至于我们每次看到和洪水有关的灾难时,心都要揪作一团,忍不住合掌祈祷。

这几天,连续下了70多个小时的华北暴雨,让京津冀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水灾。洪水犹如魔兽,瞬间击垮了桥梁、树木、厂房、书库、房舍、农田……还有,没来得及撤离的人们,以及那些投身抗洪救灾一线的干群。

我们担心被困人员的安危,但我们又确信伴随暴雨的止步,他们会一一脱险,拥抱安全。因为,苦难素来压不垮我们这片土地,只会让我们更加团结。

尤其是看了那个涿州待产孕妇,被救援人员“公主抱”着从洪水里救出,送到冲锋舟上前往医院生产后,我们更确信这一点。

而在过去的几天里,这样用生命营救生命、用善良抵御灾难的故事,从未中断过:它是滚滚洪水中,被困在路上绝望无助,最终被子弟兵营救的母子;是电动车侧翻在大水里,被路过司机纷纷下车营救的路人;是祖孙三人被困洪水中,被好心夫妻营救一路护送到家的老人和孩子;是暴风雨中每个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还有他们逆水而上挺起的中国脊梁……他们和他们的故事,写就了灾难之中的人性之光,也道出了穿越风雨的慈悲力量:时代的一滴雨,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场灾。真有人在暴雨中被绊倒,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文明如何构建,无论风雨何时到来,我们都当铭记:爱与善良,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

8月2日的早上,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小区里响起阵阵蝉鸣,马路上恢复了车水马龙。儿子约好了下午和朋友一起去打球。而我知道,洪水蔓延过的地方,必将遗留下漫长又深刻的灾后后遗症。需要岁月和责任的加持,才可抚平成勋章。

与此同时,我想起的是今年暑假回老家时,和年过七旬的父亲,骑着电动车行驶在苞谷碧绿生长、道路笔直宽敞的故乡道路时,父亲告诉我,村里的水利站去年引进了移动公司建设的“智慧防汛”系统,在后方就能清楚了解实时的天气、水文以及各防汛重点区域的人员、物资调配数据。无论是在防汛一线,还是后台指挥,水利站的工作人员都能及时收到来自“智慧防汛”系统的工作指导。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科技发达了,很多时候,预测到这些灾害,也可以提前做准备。我们的生活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就我这70多年的亲眼所见来说,真的是越来越好了。”父亲笑着说道

是的,会越来越好的。你看,久违的太阳毫不吝啬地照耀着暴风雨后的大地。炎热即将回归,万物终将复苏。


京津冀水灾:爱与善良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