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彻镜头下的美少年之死——姜大卫
说一说小姜在张霹雳镜头下的花样死去
首先我要说其实我对张导的死亡慢镜头是真的无感,我知道是想逐帧展示少年身上鲜艳的血和脸上最后的神情,但是有时候实在是太慢了,我开三倍速也还是很慢的那种慢。
我对非要滚啊滚的垂死挣扎也不感冒,因为觉得这种明明就贼来劲儿的垂死状态很不科学。
那些让我觉得动人的都是他永远沉寂下去的一瞬间,死亡原本就是这从生到灭的一瞬间罢了。
比如游侠儿最后露出一点疼痛的神色,带着一身血痕仰面倒下。骆逸从马上跌下之后看着云姑娘,再没有讲一句话就慢慢垂下了头。谭四爷叼着烟,咳了一烟管的血后就无声下去……这几个其实都是极漫长的死去,但拍摄手法大多近乎白描,如此才让最后一刻显得动人。
其实受伤的那一刻加慢镜头我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骆逸中箭之后从楼梯上跌落就拍的很美。



死前还要打滚这个我说的是燕青。不过燕青的最后一刻也好看,谁让他在笑呢

好像很多人都喜欢人杰跟江南浪子在泥水里的死亡之舞,我只能说我看不懂,我就只喜欢他像一条鱼一样被钉在水里,鲜血从他身下慢慢漫开的样子,和他枕着一条手臂说话的样子。也许因为我不磕狄姜,这好像是狄姜粉的磕点

提起江南浪子总是想起边蝠小可爱,如果江南浪子的死去是鱼,小蝠子就是飞鸟。

相对于这些漫长的死去,突然去世会好一点,因为没得那么多慢镜头可加,比如四骑士里被枪突突死,中枪的慢镜头在可接受范围里,还有一个死不瞑目的特写。角度很正,能清晰看到眉眼鼻的漂亮轮廓和亮晶晶却黯淡下去的眼睛。无名英雄不喜欢,因为人太多。八道楼子白长兴不错,眼睛最后向上望了一望就撇过了头。


虽然张霹雳似乎热衷于让少年们一起死,但我总觉得他还是适合跟狄各死各的,如果一起死还有肢体互动就会让我觉得奇怪,所以我还是在说大决斗奇怪。还好四骑士和八道楼子死在一起但是在表演上是各死各的。
一个小拉踩,我觉得在演这种戏上狄是暴露了演技的不足的,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群英会,小姜没有死,大家都看着狄死,然而他全程就是皱眉瞪眼的表情,肢体也很僵硬很呆板。我看完以后突然觉得四骑士只给小姜死去的特写是因为狄演不好垂死时的眼神戏。
慢镜头效果渲染最佳的是存孝儿,即将跟着帐篷一起被撕碎的少年痛苦万状的脸,也是被本尊盖章的浪漫之死,这才是垂死挣扎的正确打开方式,既科学又凄艳,最后给的特写也美绝。

报仇里的小楼是另一个例外,属于慢镜头真的加好多,但是因为他凄凄切切叫大哥和正芳的样子好不甘心,所以……我没法有意见。他最后趴在花坛边上又即将仰面倒下时神情真像一个不想再忍疼的委屈孩子。

小姜时期大多数角色一般不会不甘心,他们有人原本就抱定了赴死的心,有人原本就活得不耐烦。所以死亡来临时,挣扎就不需要多用力,只需要接受。
关于邵氏血浆,我始终觉得游侠儿才是它的最好注解,在土里滚了那么多遭,可总也不耽误血痕一遍遍重新冒出来。少年被踩住双臂时仰头看着孔武笑:“输了,手风不顺,没什么好说”这种愿赌服输的态度多多少少也沾点对生死的无知或者无谓,总能让我想起谭四的那句“自己人出卖了我,还有什么话好说。”


我真的好爱游侠儿,爱游侠儿就是爱姜大卫,毕竟是倪匡特意给他写的剧本,这个角色就是活在我心尖上也死在我心尖上。倪匡也够宠他,一早就给他层层叠叠涂抹血痕了,除却被捅两次对穿之外还有肩上和腿上的伤,但是这个少年真的直到全身的血都挥洒得差不多了,才在发现自己收不住剑时露出那么一点点将要死去的惊惶来。
他面对小灵子的辩白我也喜欢,是并没有怨恨任何人的一句话“说起来真丢人,我……我上了人家当了。”
答应的事办到了,也为自己解释了,诸事皆休之后他一边劝姑娘不要哭,一边爬到一旁要收自己的短剑,结果“我宁愿死都不愿看你哭”成为遗言,也怪不得小灵子以为他这次永眠又是在装死捉弄他。

现代角色里最喜欢的是叛逆里的凌希,被放逐的单纯少年以生命为代价跟杀人抢劫的狱友一刀两断。最后跳上了船却没有力气带着自己离开,于是望了一眼对岸终究还是埋下了头,船在中间打着转,海风吹起他的额发,少年的脸上是很久都未曾露出的平静寂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