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生于公元前356年,死于公元前323年6月,终年33岁;是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世人尊称为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公元前336年,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在谋杀其父腓力二世后继承王位;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统一了希腊全境;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向东打败波斯帝国,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占领埃及全境;公元前329年转战中亚,公元前327年南征印度;公元前323年在首都巴比伦病逝。亚历山大在13年内通过战争建立了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锡尔河的庞大帝国。
“知彼知己”和“避实击虚”正是亚历山大的用兵精髄。亚历山大在敌方站稳阵脚之前,就指挥精锐的马其顿军团迅速出击,通过“击虚”全面瓦解敌军的战斗意志。在他指挥的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高加米拉等战役中得到体现。
格拉尼库斯河战役(The Battle of Granicus) 发生在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3.5万马其顿军队,“避实击虚”打败了4万波斯军队。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发生在公元前333年秋季,亚历山大率领4万马其顿军队,再次“避实击虚”打败了13万波斯军队。高加米拉战役(The battle of Gaugamela)发生在公元前331年10月,亚历山大率领4万马其顿军队,再次“避实击虚”打败了20万波斯军队;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是20岁的亚历山大策划并刺死了他那46岁的父亲腓力二世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观点。笔者认同理由有二,首先是看腓力二世死后,谁获利最大,谁就是凶手!腓力二世被刺死后,亚历山大马上继承了王位,迅速平定了宫廷动乱。其次是亚历山大有动机谋杀其父腓力二世。在腓力二世被刺杀前一年,即公元前337年,其父腓力二世与其母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利奥帕特拉。当阿塔鲁斯在腓力二世的婚礼酒会上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 亚历山大怒呛阿塔鲁斯:“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把手中酒杯向阿塔鲁斯扔去。这让腓力二世大怒,他靠着椅子要对亚历山大拔剑时,因醉酒站不稳而摔倒了。亚历山大即向其父腓力二世讥讽道:“你们瞧啊!一个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随后亚历山大母子遭到腓力二世的驱逐。亚历山大王位继承权的最大危险来自于其父亲腓力二世,这就是亚历山大谋杀的动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名曰费留”。亚历山大打下了庞大帝国,却未留下帝位的继承人;为了争夺庞大的帝国王位,他手下的将领们发动了瓜分帝国的战争,亚历山大的母亲、他的妻子和孩子在这场战争全数被杀。公元前301年,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一世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开启了希腊时代。
早于亚历山大大帝189年的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已经告诉世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亚历山大谋杀其父和他死后立即家破人亡,证明了他在“智、信、仁”上的不足。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和拿破仑一世,被称赞为西方世界“四大军事统帅”都是言过其实,他们较之乔治·华盛顿将军的丰功伟绩差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