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学段-主观题-简答题1》


幼儿园-必背题型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1)幼儿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和研究者;
(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3)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课程的建设者;
(5)幼儿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权利,不歧视幼儿,不伤害幼儿的自尊
心;
(2)教师应与幼儿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关爱他们;
(3)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体验幼儿的感受。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①遗传素质 ②生理成熟
(2)社会因素
主观因素
(1)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和意识能动性本身也影响和制约幼儿心
理发展。
(2)幼儿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幼儿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2)强化的模式 。(3)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3.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 岁)是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1)幼儿初期(3—4 岁) 爱模仿。
(2)幼儿中期(4—5 岁) 思维具体形象
(3)幼儿晚期(5—6 岁) 抽象思维能力的萌芽

4.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
到系统化。

5.幼儿身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1)幼儿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2)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
(3)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4)幼儿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
(5)幼儿生长发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6.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
(1)心脏小,心肌薄弱,婴幼儿年龄越小,心跳越快;心肌易疲劳。
(2)血管壁薄,弹性好;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力弱,而且易发炎,容易扩散,致使局部肿大。淋巴肿大
常常发生于咽部和口腔部。

7.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的内容贫乏、零碎;
(4)想象具有夸张性。

8.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象征性:4 岁以后
(2)经验性
(3)拟人性
(4)表面性
(5)固定性
(6)近视性

9.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11.如何培养幼儿同伴交往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1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1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递与保存文化的功能;
(2)筛选和整理文化的功能;
(3)交流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4)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15.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分为二个部分:教育的一般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教育的一般原则:
①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保障合法权益的原则;
②发展适宜性原则;
③目标性原则;
④主体性原则;
⑤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⑥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⑦整合性原则。
(2)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①保教合一的原则;
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③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④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16.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1)榜样示范法;(2)渗透教育法;(3)评价激励法;(4)成果欣赏法;
(5)图示观察法;(6)游戏练习法;(7)家校共育法。

17.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1)幼儿全面发展的培养者和研究者;
(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3)幼儿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课程的建设者;
(5)幼儿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18.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的权利,不歧视幼儿,不伤害幼儿的自尊
心;
(2)教师应与幼儿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关爱他们;
(3)教师要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和活动中去,体验幼儿的感受。
















教育教学教学设计答题模板--美术学科

美术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要求:( 1 )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 )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 )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 )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5 )对教案中的主要环节作出设计说明。
剪纸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剪纸是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雕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 剪纸作品讲究构图图案化,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风格独特的剪纸。 大体上可分为简刻与繁刻两类。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著称,南方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闻名。
---------------------------------------------------------------------------------------------剪纸的意蕴
👇👇👇👇👇👇👇👇👇👇👇👇👇👇👇👇👇👇👇👇👇👇👇👇👇👇👇👇👇👇👇👇👇👇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授-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五)(板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知道剪纸的创作步骤;能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掌握了剪纸的制作方法步骤,感受剪纸的形式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品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剪纸的制作方法。
难点:理解剪纸的形式美。
(三)教学方法
教具--学具 -教授法-示范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前收集的剪纸作品布置教室,营造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剪纸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感受
剪纸的形式美,了解剪纸概括、夸张、生动、简洁的艺术特点,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
(设计意图: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剪纸艺术、对剪纸产生兴趣)
二:新授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 介绍剪纸艺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在延续过程中的不断
创新。 介绍并讨论剪纸的创作、方法、要求,进行设计与制作方法的示范演示。
归纳出剪纸设计和制作步骤及要求。 强调剪纸造型要夸张变形,简洁概括。 制作时要先刻制里面的
花纹,后剪轮廓。 要求安全使用剪刀,认真仔细。
鼓励学生从反映传统文化、审美要求出发,自由选择题材,进行构思设计。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剪纸的方法和步骤,通过课堂练习掌握剪纸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小结
点评学生剪纸练习的情况,引导学生相互欣赏,鼓励相互交流、学习。
展示课堂剪纸作品,引导学生继承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品味。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点评学生作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剪纸的形式美。)
四:课后作业
用已学会的剪纸方法,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进行剪纸创作。
尝试以自己创造或收集的剪纸作品为图样,装饰生活用品或居室环境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