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翔】“网课爆破”犯了什么法?

2023-01-12 14:03 作者:Peik-  | 我要投稿

侮辱诽谤罪是1979年《刑法》规定的,其立法目的是避免在法治虚无时代出现的对他人人格的肆意凌辱

网络侮辱诽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聊是一切罪恶的根源——祁克果

有些人耐不住寂寞,因为人时刻觉得要做些什么。此时,无聊之心产生,而无聊可能引发一切罪恶,通常以娱乐之名

抵制无聊,抵制虚无,让生活充实

------------------------------------------------------------

正是因为教师是弱小群体,所以才会有教师节的存在

《您已被主持人移出会议并不允许再次进入》

爆破网课的严重程度等于爆破教室

破坏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

这个人在哪和是谁比较难锁定

人变成了鬼

只要发了任何信息,就有地区ip,除非你开虚拟IP

网上可比现实中好锁定人

这个已成为热点话题,已满足公诉要求

未成年人知道自己身份有利而犯罪

不是素质教育没用,而是目前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其实不是为了培养讲秩序的人

支持网络实名制,这样网络行为亦可追溯

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有打官司的条件

莫见乎显,莫隐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郁达夫说“闲人的闲脑,是魔鬼的工厂”

法院会有免费的法律援助律师

人的欲望需要释放,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无聊应该是没有目标的一种状态,现在也没有闲的发慌的,大都是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却提不起劲来,所以才会把这种荒唐的感觉向他处发泄

当你习惯孤独带给你其他的乐趣时,你会很感谢独处时一个人的时光,总而言之,孤独不可怕

无聊和苦痛是互斥的

多数犯罪是认知失衡导致的

私欲也是犯罪的根源,甚至泯灭良知,还有轮不到自己的侥幸心理

他们的说法属于避重就轻,娱乐为名侵害犯罪为实,不尊重生命不尊重自己

没有心怀敬畏,只是无知着将无聊作为下去,引发了大的悲剧

无聊只是诱因,根本还是良知问题

人最大的敌人是“孤独”

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乐子人只会当个乐子看着,一但乐子人下场就不是乐子人了

现在小孩子也是人手一部手机,收集信息的能力比以前高,家长又不负责任,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在网络中过滤那些不好的信息,结果就是知识面是成年人的水平但是心智还处在小孩子的年纪,其实这种情况很恐怖的,严重程度可以想象那种具有攻击性的精神疾病患者被医院放出来

不单纯是不会的问题,那些爆破手据说用的是破解版,本来在正常版本里面被禁用的那些东西,在破解版随便用

除了刑事责任还有行政责任和民事侵权责任。就算不坐牢,陪点天价赔偿或者收容教养一个月应该没问题的

无聊,心理学名词,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说无聊是一切罪恶的源头是想表明,人应该有目标有追求有所作为,无所事事最终滋生罪恶,且并没有说无聊导致罪恶的根本因素,直接因素,也没有说无聊时罪恶的本质,我觉得并没有用无聊掩盖犯罪

玩笑的范围应该是由被开玩笑的人去定义,而不是开玩笑的人

玩笑以善意为前提

双方都不会伤和气就属于开玩笑

我一个老师之前上网课的时候,是这样做的:1,强调没有用真名的同学赶紧改,不然上课3分钟后就踢了。2,上课3分钟后没有进会议的视为缺席,会议直接锁,进不来了。当时我还觉得有点严格了,现在看来这,只能说我对人性的下限还是不够认识

要让自己不犯罪靠的是道德和良知的约束,而不是熟知法律,结果还有不少人来嘲讽的。我真怀疑那些人是不是真的不懂我的意思,不能理解善和恶

能约束这种行为的只有法律法规,不然换做任何一个平台,任何一种形式,悲剧都还会重演

全国抓个典型,他们会老实很多

一旦他自己成为了行为客体, 立马就会变成另一副嘴脸, 控诉全世界都对他抱有莫大的恶意, 所有人都在攻击他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

他们的父母把他们生下来,就是把学校当做寄养的地方

这种人是最难对付,油盐不进型,他们不怕被围攻,围攻越狠,他们越觉得自己很牛逼,一己之力单挑全世界,简直是“大英雄”。对付这种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什么道德谴责或者法律,而且麻袋玩头上一套,几闷棍下去,然后多来几次,才会知道什么叫害怕,他们不怕刚正面,就怕放暗箭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什么叫做教育资源,不知道国家花了多少金钱精力为了让大家都有学上

遇到这种事情一个是学校要反应及时,一个就是及时报警。我们之前也遇到了,老师直接让全体退出会议,然后换会议号+设密码+锁定会议。有同学直接报警,还有同学把那些人聚集的群找出来,去当卧底了。不过后来被学校制止了,说这个事让学校和老师解决,不用同学来。最后报警的确也管用了,有人被找了,那帮人不敢干了。

就是老师真正想把教育搞好才会被这些东西气到,换个不好好教书的在意这些个鬼,反手就以这个为借口开始发挥了

匿名性是互联网的一个特性,应该有所保留,但双刃剑真就向负面的一侧开刃

外网这种网暴更恐怖。因为网络的特性会放大所有人的内心之恶。

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科学家们还天真的幻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学和理性就能遍布世界,所以一开始还呼吁不要对互联网有任何管制,结果事实完全相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学和理性的声音已经微乎其微,各种反科学和非理性的内容充斥着整个网络

秩序都是要付出努力的,混乱却可以自发地达成

有人觉得小孩子才玩这个,可是大学的课程也有而且常见

时代没变,这种坏小孩一直都有,只是你以前没遇到

不是没有,有的人你看他平时很安分,到网上变身成东西

其实一直都有的,只不过这次是换了个形式,你看以前的校园霸凌,打群架,街头小混混,这次只不过是带上了网络的面具而已

要自省,自己是否是无聊的乐子人

乐子人不是个贬义词来着,我所认为的“乐子人”这一概念应当平时乐呵呵但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我感觉在道德上他们很难称之为人,就是纯粹的恶

有人把这群渣叫做黑客的,不要侮辱黑客。这群人连进去的手段都是明要的,手段低端,目光短浅,为了几块钱丧心病狂,给他们整这么高端名称多少对黑客不礼貌了

多元化的时代,如果没有一个正义的指向标,一个正义的必然存在的信仰,一切以多元为名头的罪恶都可以被合理化

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个性”

自由一定是自律的自由

自由必须建立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绝对的自由就是其他人绝对的不自由

这些初高中,特别是初中,真的是纯粹的恶,就为了莫名其妙的快感,悲哀。这些人在这浮躁的环境中沉沦,可惜只有经历社会的毒打,经过很多苦难才能觉醒,这个年龄段觉醒的人太少了

初中有的人真的是没由来的恶,高中分流之后就少了点

初中生那个年龄本来就叛逆,我读初中的时候也经常和家长闹矛盾,但这并不是一种恶,只是那个年龄比较浮躁,对很多事情都不满,没有小时候那么得宠,又没有高中之后那么懂事,这些恶主要还是媒体给他们带来太多负面的东西了,这些孩子们没有能力去判别善恶

大部分人没有好的引导,好的环境,小时候都有很多所谓的恶,不管怎么说,为了当下误入歧途的快感,就是在让未来的自己替自己承受痛苦

【罗翔】“网课爆破”犯了什么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