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安慰

2023-03-07 12:37 作者:沈浪101  | 我要投稿


念楼学短23
1
去年燕子来,绣户深深处。花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今年燕子来,谁共呢喃语。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燕子从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它们岁岁还巢,和人同住,却不是贪图豢养或迫于羁锁,而是自由地选择,所以特别受到人的珍重。
其实还巢不过是候鸟的本能,但在见惯世事沧桑、人情冷暖的人们心目中,却成了念旧和守信的象征。尤其在哀悼亲人或遭际乱离,感到无常之痛时,见到比翼双飞的归燕,当然更会“记得去年门巷”,产生“谁共呢喃语”的深深的惆怅。
人是多么软弱,多么需要安慰。
2
七月下旬.则枣实垂红.葡萄缀紫.担负者往往同卖.秋声入耳.音韵凄凉.抑郁多愁者不禁有岁时之感矣.
3
七月秋风起,枣树上挂的果渐渐变红,架上的葡萄也越来越紫了。到月底这两样便开始上市,在水果摊子上总挨在一起,红红紫紫,十分好看。
小贩们叫卖吆喝,本是市声中热闹的分子,可是在秋风中听起来,不知怎的却似乎带着一种凄凉。尤其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会使你想起,一年容易,又是秋天了。
4
游桂湖时读对联: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5
凡书画当观韵.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夺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当作中箭追骑矣.余因此深悟画格.此与文章同一关纽.但难得人入神会耳.
6
看书画,主要是看它的神韵。从前大画家李公麟为我画李广夺马:李广跳上敌军的坐骑,挟持着一个匈奴兵纵马南奔,又夺过他的弓箭转身射敌;箭锋所向,他开弓的手还没有松,追来的人马就像要应弦而倒,真是画活了。公麟笑道:“要是让别的什么人来画,李广的这支箭画出来,一定是射到人马身上的了。”
这番话提高了我赏画的能力,使我渐渐能够分辨画作品格的高下。我想,作画作文都一样,要紧的是写出神韵。不过这个道理要人人领会,只怕也难。
7
画家作大写意,具象在似与不似之间,靠笔墨、色彩构成,仍可以给人以美感。
但齐白石的草虫,则仍以逼真见长。大笔渲染的荷叶荷花上头停着一只蜻蜓,透明的翅膀上的脉络都看得清清楚楚。据说他为了“防老”,预先将蜻蜓、知了等画在纸上,留待以后再来补花卉,这样画了好多张。其实他早就心中有数,画草虫须用和画花卉画山水不同的方法,后者可以大写意,前者却得逼真,真得近乎照相,甚至超过照相。


安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