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中的意大利海军中型舰炮

2023-01-05 21:45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203.2mm(8in)/45  Armstrong(Elswick) 1897

45倍径203毫米 阿姆斯特朗1897年式

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

1897年式45倍径203毫米舰炮是意大利从英国引进,也被称为Elswick Pattern W 型舰炮,最初装备于十九世纪末期的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等舰船,至1940年时仍有不少于4门该型炮在意大利岸防炮兵连中服役。

加里波第级后部双联装主炮即为1897年式阿姆斯特朗45倍径203

基本性能

  • 203mm/45

  • 炮重19100kg

  • 弹重116kg

  • 发射药量26kg

  • 炮口初速790m/s

203.2mm(8in)/50 Ansaldo 1924

50倍径203毫米 安萨尔多1924年式

特伦托级重巡洋舰

1924年式50倍径203毫米舰炮由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自行研制,主要以双联装形式装备于两艘特伦托级重巡洋舰上,部分备用炮塔也被用于海岸防御。其发射110kg高爆弹时炮口初速940m/s,45度射角最大射程可达30547米,发射125kg穿甲弹时炮口初速905m/s,45度射角最大射程可达31324米,不过由于双联装炮塔上两门炮的距离实在太近,齐射时精度堪忧,后来不得换用118kg穿甲弹,炮口初速降为840m/s,最大射程也削减至28000米。

基本性能

  • 203mm/50

  • 炮重21400kg

  • 穿甲弹重125.3kg

  • 发射药量47.3kg

  • 炮口初速905m/s

  • 最大射程31324m/900m/s/45度

  • 高爆弹重110.57kg

  • 发射药量47.3kg

  • 炮口初速940m/s

  • 最大射程33407m/930m/s/45度

双联装炮塔数据

  • 炮口间距1米

  • 俯仰角度+45 -1.5度

  • 旋回角度±150度

  • 开火间隔18秒(45度最大射角时40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100毫米

203.2mm(8in)/53 Ansaldo 1927,1929

53倍径203毫米 安萨尔多1927/1929年式

扎拉级波拉号重巡洋舰前主炮

1927/1929年式53倍径203毫米舰炮是由安萨尔多公司在1924年式50倍径203毫米舰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加长了身管,其中1927年式主要装备扎拉级重巡洋舰,1929年式装备博尔扎诺级重巡洋舰,在发射125kg穿甲弹时炮口初速提升至960m/s,45度射角最大射程可达34208米,不过配套双联装炮塔上两门炮距离太近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使得其炮口初速由不得不人为限制到900m/s,最大射程削减至31324米。

基本性能

  • 203mm/53

  • 炮重19500kg

  • 穿甲弹重125.3kg

  • 发射药量50.8kg

  • 炮口初速960m/s

  • 最大射程34208m/950m/s/45度

  • 高爆弹重110.57kg

  • 发射药量41.8kg

  • 炮口初速940m/s

  • 最大射程30547m/930m/s/45度

博尔扎诺号前主炮

双联装炮塔数据(1927年式)

  • 全重181.0吨

  • 炮口间距1米

  • 俯仰角度+45 -5度

  • 俯仰速度5度/秒

  • 旋回角度±150度

  • 旋回速度6度/秒

  • 开火间隔16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150毫米(1929年式为100毫米)

190.5mm(7.5in)/45 Vickers 1906,Armstrong 1908

45倍径190毫米 维克斯1906年式,阿姆斯特朗1908年式

圣乔治号装甲巡洋舰一侧的双联装190毫米副炮及后加装的100毫米奥拓M1928高炮

同样是意大利海军在二十世纪初从英国引进的装备,维克斯1906年式也被称为Vickers Mark D型,阿姆斯特朗1908年式被称为Elswick Pattern C型舰炮,两者性能相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在圣乔治号装甲巡洋舰上服役的双联装型外,还有至少24门同型炮装备于海岸炮兵连。

基本性能

  • 190.5mm/45

  • 炮重13990kg

  • 弹重90.9kg

  • 发射药量32.3kg

  • 炮口初速864m/s

  • 最大射程22000m/25度

152.4mm(6in)/53 Ansaldo 1926,OTO 1929

53倍径152毫米 安萨尔多1926年式,奥拓1929年式

战舰世界朱桑诺级巡洋舰

1926/1929年式53倍径152毫米舰炮由安萨尔多和奥拓公司共同生产,主要作为佣兵队长型巡洋舰的主炮,其中安萨尔多的产品主要装备于首批佣兵队长朱桑诺级,奥拓的产品则装备于后三批佣兵队长卡多纳级、蒙特库克里级、奥斯塔级。舰炮的炮口初速极高,在发射50kg穿甲弹时炮口初速为1000m/s,45度射角最大射程可达28400米,不过其与重巡炮存在相同的问题,配套的双联装炮塔上炮距太近,只能换用47.5kg穿甲弹,炮口初速被限制到850m/s,最大射程削减至22600米。

奥斯塔级

基本性能

  • 152.4mm/53

  • 炮重7340kg(安萨尔多)/7690kg(奥拓)

  • 穿甲弹重50kg

  • 发射药量21.425kg

  • 炮口初速1000m/s

  • 最大射程28400m/975m/s/45度

  • 高爆弹重44.3kg

  • 发射药量19.5kg

  • 炮口初速950m/s

  • 最大射程24600m/935m/s/45度

53倍径152毫米 OTO 1929

双联装炮塔数据

  • 全重100吨

  • 炮口间距0.75米

  • 俯仰角度+45 -5度(朱桑诺)/其余为+45 -10

  • 俯仰速度5度/秒

  • 旋回角度±120度

  • 旋回速度6度/秒

  • 开火间隔12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23毫米(朱桑诺、卡多纳)/70毫米(蒙特库科里)/90毫米(奥斯塔)

152.4mm(6in)/55 Ansaldo 1934,OTO 1936

55倍径152毫米 安萨尔多1934年式,奥拓1936年式

阿布鲁奇公爵级巡洋舰

1934/1936年式55倍径152毫米舰炮同样由安萨尔多和奥拓公司共同生产,其终于修改了长久以来的意大利巡洋舰炮通病,扩大了炮塔空间,增加了炮口间距,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精度,在发射半穿甲弹时,17500米距离上散布范围约为80-90米,主要装备于最后一批佣兵队长型巡洋舰阿布鲁奇公爵级,同时也作为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副炮使用。其中安萨尔多的产品主要以双联装及三联装形式安装于阿布鲁奇公爵级和利托里奥号,奥拓的产品主要装备维内托号和罗马号。

战舰世界阿布鲁奇

基本性能

  • 152.4mm/55

  • 炮重8900kg

  • 穿甲弹重50kg

  • 发射药量16.35kg

  • 炮口初速910m/s

  • 最大射程25740m/900m/s/45度

  • 高爆弹重44.4kg

  • 炮口初速995m/s

  • 最大射程27230m/945m/s/45度

55倍径152毫米 Ansaldo M1934

三联装炮塔数据

  • 全重135.4吨

  • 炮口间距1.26米

  • 俯仰角度+45 -5度

  • 俯仰速度5度/秒

  • 旋回角度±120度

  • 旋回速度6度/秒

  • 开火间隔13-15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280毫米,四周130-80毫米,后部80毫米,顶部150-105毫米(维内托级副炮)/正面最大145毫米,四周35毫米,顶部60毫米(阿布鲁奇公爵级主炮)

149.1mm(5.87in)/43 SKL/45

45倍径150毫米 SKL/45

战舰世界塔兰托号轻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奥匈帝国等战败国大多数幸存的舰艇被个别分配给各个战胜国。其中1920年7月,德国巡洋舰斯特拉斯堡号便被移交给了意大利海军,并更名为塔兰托号,其上德国原装的45倍径150毫米舰炮(15cm SK L/45 C/90)也成为了意大利海军的装备,该炮实际口径149.1毫米,倍径43,该炮随舰一直在意大利海军中服役到1943年9月,在意大利与同盟国签署了和平条约之后,塔兰托号在拉斯佩齐亚被凿沉以避免她被德军所利用。

基本性能

  • 149.1mm/43

  • 炮重5020kg

  • 弹重45.3kg

  • 发射药量13.25kg

  • 炮口初速835m/s

135mm(5.315in)/45 OTO 1937,1938,Ansaldo 1938

45倍径135毫米 奥拓1937/1938年式,安萨尔多1938年式

安德烈亚多利亚的三联装副炮OTO M1937

1937/1938年式45倍径135毫米舰炮主要作为安德烈亚·多利亚和卡约·杜里奥号战列舰的对海副炮以及罗马统帅级驱逐舰的双联装主炮,由安萨尔多和奥拓公司共同生产,该火炮在射程对标之前意大利驱逐舰常用的安萨尔多1926年式50倍径120mm倍径舰炮,降低了炮口初速以获得更小的远距离着弹散布,其中作为战列舰副炮时常用M1937型三联装炮塔,作为驱逐舰主炮时常用M1938型双联装炮塔。

战争雷霆罗马统帅级驱逐舰的前主炮OTO M1938

基本性能

  • 135mm/45

  • 炮重6010kg

  • 穿甲弹重32.7kg

  • 发射药量8.875kg

  • 炮口初速835m/s

  • 最大射程19600m/45度

双联装炮塔数据

  • 全重42吨

  • 炮口间距0.74米(三联装为1.4m)

  • 俯仰角度+45 -5度

  • 旋回角度±120度

  • 旋回速度10度/秒

  • 开火间隔8-10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120毫米(三联装)/20毫米(双联装)

120mm(4.724in)/50 Ansaldo 1926,1936,1937,1940,OTO 1931,1933,1936

50倍径120毫米 安萨尔多1926/1936/1937/1940年式,奥拓1931/1933/1936年式

士兵级(索尔达蒂级)驱逐舰舰首双联装奥拓1936年式50倍径120毫米主炮

该炮最初由安萨尔多公司于1926年研制,三十年代,安萨尔多与奥拓公司共同对此炮进行了持续的修改和完善,发展出了多个衍生型号,该系列装备了意大利海军第一款大型现代化驱逐舰航海家级,以及之后的达尔多级、西北风级、诗人级、士兵级驱逐舰,直到更大型的罗马统帅级才被135毫米舰炮取代,此外现代化改造后的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副炮也是该系列舰炮,不过还是由于双联装炮塔炮口间距过小的问题,其炮口初速被人为降低以提高射击精度。

最初的50倍径120mm

基本性能

  • 120mm/50

  • 炮重3360kg

  • 穿甲弹重23.49kg

  • 发射药量9.7kg

  • 炮口初速950m/s

  • 最大射程19600m/920m/s/45度,18200m13/920m/s/35度

双联装炮塔数据

  • 全重20.238吨(Ansaldo1926)/17.65吨(OTO1931)/22.8吨(OTO1936)/21.6吨(Ansaldo1936/37)/12吨(Ansaldo1940单装)/34吨(OTO1933战列舰副炮)

  • 炮口间距0.56米

  • 俯仰角度+45 -10度(Ansaldo1926)/+33 -7度(OTO1931)/+42 -10度(OTO1933Ansaldo1937)/40 -10度(Ansaldo1936)/+45 -10度(Ansaldo1940单装)/+35 -10度(OTO1936)

  • 旋回角度±150度

  • 开火间隔9.5-10秒

  • 装甲防护正面最大120毫米(OTO1933)/其余正面炮盾12毫米

120mm(4.724in)/40 Armstrong 1889/1891

40倍径120毫米 阿姆斯特朗1889/1891年式

利托里奥号战列舰一侧,注意50倍径90毫米高炮前方的两门带炮盾的单装炮

该炮也是意大利海军在二十世纪初期从英国引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大多退役或用作辅助设备发射照明弹或礼炮。

另一方向的照片

基本性能

  • 120mm/40

  • 炮重1990kg

  • 穿甲弹重19.75kg

  • 发射药量2.5kg

  • 炮口初速700m/s

  • 俯仰角度+32 -7度

资料来源: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One (Norman Fried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 (J. Campbell)


二战中的意大利海军中型舰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