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鹏来调 第1章

2020-09-21 00:44 作者:超绝可爱蓝依酱  | 我要投稿

       夜雨凄凄。

  每到雨季,河床宽阔的石龙江总会变得水量充沛。而随着这个秋天连绵不断的阴雨,江水一日日变得可怕起来,怒涛卷着乱石与树木疯狂汹涌而来。狂风时而将水面掀起两三米高的浪潮,时而将江水吹得向岸上的树林蔓延,甚至向着反方向倒流去。

  漆黑的林中,闪过几丝光影,三个人影冒雨踩着水正匆忙赶路,正是樊琴神教六弟子樊长鹔、九弟子樊长鸱与十二弟子樊长鹀三人。长鹔手持一把银色二十三弦琴,长鸱与长鹀各执一把木制十二弦琴,均可以发出微弱的光亮;林中横枝荆棘丛生,积水几乎齐膝深,三人踏在水中的步伐却很是轻盈。

  忽然三人同时停住脚步。天空电闪雷鸣;数十丈宽的石龙江横在眼前,泛着阴森的白光。

  “停下,不可继续向前。”长鹔道。

  “声音就是来自上游,我们在这儿守着,要抓住机会。”长鹀道。

  “小心行事,万不可大意。”长鸱轻声说。

  两日前,三师兄长鸮与五师兄长鹉奉命于石龙江畔迎敌,结果莫名失踪,至今未寻到踪影。

  

  过了片刻,上游激流之中飘来一叶小舟。任凭怒涛翻滚、骤雨未歇,小舟竟漂流得悠闲平稳。长鹔等三人均大吃一惊,方才听到上游传来琴曲作一唱一和状,以为是要迎战的敌方带数名高手从水路合击,没想到这曲调竟完全出自一人之手。

  借助闪电的光亮,隐约能看到那舟中之人身披蓑衣斗笠,打扮得同渔翁一般;滚滚浊浪里,他稳稳坐在舟中,一边抚琴,一边吟唱。隔着重重雨幕,三人只能模糊地听到那人的歌声——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有定处。”



      长鹔等三人已准备停当,不等那人漂流至近前,便将三把琴立于地面,声声弹拨由弱及强,是为樊琴神教琴法秘籍“霞浦卌七弦”的主题“月出”。

     “霞浦卌七弦”乃樊亦鸿教主花费三年时间编写的一套琴谱,主题、四十五段变式与尾声,每一段作为一个招式,若全部招式使出则需要两个时辰。“月出”作为进阶高级教徒的入门曲,乍听起来节奏缓慢平静,实则技法复杂,需要弹琴人之间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琴曲的节奏与强弱变化间暗流涌动,弹琴人心理与琴曲间的交流更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三人料想,这小舟在江心孤立无援,水流又如此湍急,只要稍加以扰动,必然是舟覆人亡的后果。但见小舟漂流的速度稍稍放缓了,歌声也停了下来,随之那人抚琴的节奏也跟着变化起来。那旋律似乎是在逆着“月出”而行进,听上去却没有丝毫不和谐的感觉。随之,三人预料中会产生漩涡的水面只是荡起几圈波纹,而那小舟也堪堪避开暗流,穿过凶险的江滩一路漂荡而来。

  

  一招终了时,那人刚好随着激流漂到三人面前,小舟打了个转,竟然同一座小岛一样,稳稳停在了水中,距离三人仅有几丈远,任浊浪拍打浑然不动。他以双手在琴弦上来回滚了几番,淡淡地抛出一句话――

  “哈哈,不错不错,好琴,好曲。”

  

  岸上三人隔着雨幕,面面相觑。随即调整持琴的姿态,第一变式“松间照”、第二变式“春江潮”接连奏出,声浪一阵高过一阵。

  而看舟上那人的仪态,却愈发显得镇定自若。起初,弹琴的手还在快速跟随着三人的招式扫动琴弦,不时发出几声哂笑;待“春江潮”弹到一半时,弹琴的手居然慢了下来,身子也渐渐放松,头向下垂去,像是沉醉在琴曲中陷入了沉思。长鸱等三人的琴声虽迅疾多变,却不觉淹没在了那人舒缓的琴曲声中。而此时江水随着琴音的舒缓亦有减缓之势,雨声也慢慢小了。

  

  三人不禁更为惊讶。他们近日盘桓于石龙江畔,本为奉教主樊亦鸿之命与龙溪琴派传人、“鹏来琴谱”拥有者青亦坤缠斗。据他们掌握的信息,龙溪琴派虽强,但主要战力为青亦坤所研究的傀儡琴师,几乎没有单打独斗的能力,一曲“月出”就足够令其葬身鱼腹。那么眼前此等“神人”究竟是什么来历、有几成功力就显得尤其神秘了。

  眼看着对那人的攻击不起效果,长鹔迅速弹出几个上行的音阶,放弃按部就班的招式,旋律转到第三十五变式“长河落日”。他料想那人应当对霞浦卌七弦招式的套路相对熟稔,对于如何应对早已是成竹在胸,要想顺利击败对方只有稳中求变,杀他个措手不及。

  这一曲表面听起来节奏宽广、旋律舒缓,可仔细听才能够察觉到琴曲中数不清的细碎音符。随着长鸱、长鹀二人的应和,江水上开始泛起密集的白沫,如同是被煮沸一般;那白沫剧烈地翻滚着,升腾到空中。倾泻而下的雨滴碰到沙粒般细小的水沫,四散着溅开,江水上空的雨幕变得浑浊起来,三人与那人间隔着一片浑浊,已几乎无法分辨彼此的方位。

  长鹔在岸上看到那一人一舟模糊的影子慢慢地离开了原位,开始向着下游的方向移动,心中大喜。他使出此招的目的在于营造出混乱的氛围,使那人的神识随之发生剧烈变化,从而急切想要离开此处。但这样一来,他的小舟就处于不稳定的运动状态,而在这种氛围下展开追击战,则是自己的强项,可趁那人心神未定之时找准机会占得先机。

  

  长鹔对长鸱和长鹀摆个手势,三人当即向下游追去,同时“长河落日”一曲始终未歇。一曲过半,节奏达到最高潮处,在江水即将转弯的地方,那人的小舟戛然停了下来,慢慢向远离三人一侧的岸边靠近,看上去已经支持不住,意欲弃船登岸。

  长鹔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对其余二人比一个手势,凌空跃起的同时,手指随身体姿态的变化而快速交替,“嗖嗖嗖”几步踏过水面直冲向舟中。他本不会轻功,也不谙水性,这一技能对于身体和琴声的配合以及三人之间的默契要求极高,稍出差错就可能命丧激流。

  临近船边,长鹔一个箭步登上船去。小舟本身宽不过三尺,两人之间的距离已经到了可以直接动手的地步,但由于水流湍急多变,对于船只的走向必须慎之又慎,两人都不能停下手中所弹的琴曲。不过长鹔心里倒甚是得意,一旦登上小舟,这船的走向就由不得那人控制了。

  听长鹔弦中旋律的变化,长鸱、长鹀配合转调时而向第二十一式“欸乃归舟”,时而又转到第三十八式“铁马冰河”。小舟在江中打着旋,猛转方向漂向长鸱、长鹀所在的岸边。长鹔心里清楚,一旦那人意图用琴声反抗,则势必船毁人亡,他只有乖乖就范,待船一靠岸三人即就可将他生擒。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人手中所弹之曲也跟着变得飘忽莫测,忽快忽慢、忽高忽低,竟与三人的琴声形成互补之势。小船在江水中打旋的速度也放缓了,方向又逐渐远离了岸边。

  这一下长鹔恼羞成怒,趁小舟速度放缓之际,举起琴欲向端坐的那人当头击去。这一击势大力沉,那人竟然毫无反抗之意,眼看就要被击昏过去。


         

就在这一刹那,一声巨响,小船撞上了礁石,剧烈地晃动了一下,冰冷的江水打进船中。船身并没有大碍,正进行击落动作的长鹔却一个重心不稳,惨呼一声,跌下船去,当即被黑色的江水吞没。银色二十三弦琴在入水的一瞬间发出惨白的亮光,随即白光也消失在水中。

  

  那人见长鹔落水,长叹一声,低下头去,继续弹琴,神态如常。

  

  长鹀与长鸱见状大骇,急欲为师兄报仇,但苦于只剩二人二琴,所学“霞浦卌七弦”中若干需要配合的技能根本无法施展,而自身技艺不精,十二弦琴也难以独自发挥作用。

  情急之下,二人将琴端起横于身前,双目圆睁、弓步前倾,这是准备以命相博的架势。他们不再弹奏“霞浦卌七弦”的招式,而是一手端琴疾速转动、另一手快速抚动琴弦,音符同琴身上的水珠飞溅而出。

  瞬间天空中响过一声凄厉的锐鸣,一道闪电从上空直砸向水面,片刻的明亮过后,黑暗伴着越来越密集的雨点从天空、从树梢压下,江边岸上的树木有的“喀嚓”折断,有的在剧烈摇晃后被拔地而起,倒向江中。江面上出现多个巨大的黑色漩涡,怒涛咆哮着要将一切吞没。

  江面上的小舟终于开始剧烈摇晃起来,随着激流颠簸、飘摇和翻转,岌岌可危。舟中人琴曲中却依然没有显露丝毫的慌乱,只是在小舟即将倾覆或是撞上石头和树木的时候随意地快速轮指拨弦数声,立时便转危为安。

  再看,长鸱与长鹀二人此时无法看清那人的身形,也早已辨不出他的琴声,端琴的手越抬越高,拨弦速度愈来愈迅疾,章法也渐消失,好像是已然被自己的琴声迷了神智,所出之招越来越像同归于尽的绝招。江水随之越涌越高,原本岸上二人所站的石头也渐被淹没在水中。

  未几,长鸱体力渐衰,拨弦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突然,持琴的手一沉,无法维持平衡而脚下一滑,仰面跌倒在水中,再也无力站起,绝望地呻吟几声,任由江水灌进口鼻之中。

  长鹀此时已近乎癫狂,琴身飞转不止,原本罩在周身防止被雨打湿的阵法也不顾保持,浑身都被浸透。突然听舟中人五指齐拨奏出一个强音,他心头一凛,十二弦琴却已经自手中飞出,落入水中。

  琴弦与水流的碰撞使得激流不再受控制,汇成一个大漩涡,长鹀转身欲跑,双脚却已不听使唤,登时被卷入漩涡。

  

  片刻过后,狂风暴雨平息了下来,汹涌的江水又趋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小舟在江水中缓缓远去,林中尚余那人的长叹回响——

  “经此两战,元气稍损,但也无妨。”

  “樊亦鸿教主所创‘霞浦卌七弦’与‘樊氏八十八键’,其精髓在于自身多变而不受外界干扰。我原本仅欲自保、无意伤人,你们却自乱阵脚,被自己的招式扰乱心智。看来,你们天赋平常且心神脆弱,于教主之毕生心血,尚未能参透其万一。”


鹏来调 第1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