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一天9名飞行员殒命,中国空军的机动伏击战术,被乌军学走了
前几天,俄罗斯空在军出现了一天被击落4架军机,死亡9名飞行员的情况,而且是同一天,同一区域,这个战果在二战之后几乎是神迹般的存在。当然,乌克兰方面一直不承认是自己所为,但是无法掩盖问题的严重性。俄罗斯军队现在面临着非常紧迫的问题,以后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这就带来了一个疑问:乌克兰军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种说不进F-35配合米格-29使用空空导弹击落,虽然存在战术合理性,但是与美国的不直接下场武力干涉政策不相符,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一旦米格-29升级作战,俄罗斯地面防空雷达和预警机不可能没有反应,苏-35一个转身就可以与米格-29形成空中格斗的态势,不太可能出现被猎杀的情况。
还有一种说法,俄罗斯的战斗机的敌我识别系统被乌克兰破译,飞机的飞行轨迹一直被乌军跟踪,再加上俄制战斗机的返回时的飞行路线比较固定,导致被乌克兰地空导弹伏击。
也就是说,这次作战能获得如此大的战果,电子战的功劳是第一位的。有人甚至还认为,是乌克兰的游击队在俄罗斯境内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低空飞行的俄制战斗机,这种可能性也不高,因为苏-34、苏-35的飞行高度并不是便携式导弹那么容易击中的。
现在,唯一可能的战术就是地面防空伏击战,这是中国空军过去击落U2的成功战术,今天乌克兰军队在其境内将中远程防空导弹前置部署,一直逼近到俄罗斯的边境附近,也有可能达成同样的效果。
乌军防空系统的部署地点选择是西方情报系统长期跟踪俄罗斯战斗机完成对乌打击任务,回国时的习惯性航线。基于中远程地空导弹的射程比较大,完全有条件在一天击落俄军四架战斗机。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次战果的必然性:
一、俄罗斯的这2架战斗机与2架直升机的组合应该不是第一次越境攻击,屡次以类似的方式与路径攻击,让乌克兰和西方掌握了其作战规律,也就是飞行时间、航线和高度等等。
二、守株待兔一般的全部击落,意味着乌军将防空系统提前部署到边境地区,而且是S-300或者是IRIS-T这样的中远程防空系统,从击落爆炸的烈度来看,不像是便携导弹所为。
三、由于俄军战斗机缺少电子战飞机的掩护,乌军秘密埋伏的地空导弹从发射到命中可能只需要十几秒,留给苏-35和苏-34飞行员留下的摆脱导弹的时间差极短,最终全部壮烈牺牲。而直升机被击落的情况也是如此,几乎都没有反应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军队又将如何避免被伏击呢?
首先,在对乌克兰目标打击时,一定要避免采取固定模式飞行航线,只要做到这一点,被地空导弹伏击的机会就能减少绝大部分。更好的选择是从俄军控制的区域返航,虽然绕飞线路比较长,但是要安全得多。
其次,要想办法猎杀部署在边境地区的乌克兰防空系统,这就需要更多的使用巡飞弹和察打一体无人机。
最后,避免敌我识别系统被北约破译,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俄罗斯空天军将在未来被严重克制,因为几乎就是单向透明作战。
总体而言,这次战果在很大程度是俄罗斯空在军战术组织粗造的结果,也是缺少电子飞机掩护造成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俄罗斯空天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乌克兰军队再次证明以地制空战术仍然有生命力,中国空军在历史上成功使用的战术,现在被乌克兰人使用了,战法没有国界,这一点也是解放军需要关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