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揍乌军的俄罗斯“柳叶刀”,相比中国巡飞弹,仍然差距非常大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而俄乌双方几乎都在想办法适应商用无人机的在战场上的大规模使用。如果说乌军在使用商用无人机领域更有经验和优势的话,没有人否认俄罗斯军队在巡飞弹领域的优势。这就离不开乌克兰战场上的明星武器:“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或者说是巡飞弹。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俄罗斯制造的武器大多是傻大粗,而“柳叶刀”几乎就是一个另类。前几天,据俄方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架“柳叶刀”袭击了乌军一套西方援助防空导弹系统,命中雷达车上的扫描阵列,随即引发了激烈的火灾,乌军操纵员被吓得四散而逃。
乌克兰手中的亨索尔特TRML-4D车载雷达是IRIS-T防空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一炸对俄罗斯军队来说是非常划算的。更有甚者,“柳叶刀”还袭击过豹2坦克、自行榴弹炮、装甲车等等带有装甲防护的目标,虽然不至于能摧毁目标,但是也能击伤目标并引发乌军恐慌。
这几天,一则让乌克兰感到揪心的消息传来:俄罗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创始人透露,代号“产品53”升级版“柳叶刀”无人机要来说,20万架已完成,100万架在路上。这个数量应该是夸张说法,但是“柳叶刀”的改进版变得更加强大了。具体包括几方面:
一、使用了折叠机翼,装到专用的储运发射箱之中,不仅让运输与保管显得相对容易,还简化了发射程序,这将极大提升俄军使用“柳叶刀”的战术灵活性。
二、产量将大幅度增加,证明西方制裁未能阻止俄罗斯生产“柳叶刀”。
三、实现多联装发射,一套系统装有4枚巡飞弹,可以同时打击多个目标。
四、可以识别军事目标,并在打击时选择高价值目标,比如能优先攻击敌方的雷达。
五、抗干扰能力强大,“防电子战”设计,将计算电路安装在了主控上,敌方只能采取物理击落的办法来防御。
现在的问题是:“柳叶刀”无人机真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武器系统吗?还真不能这么说,其缺点也非常突出。
第一,“柳叶刀”无人机的毁伤能力较差,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80/小时,战斗部只有1-3公斤。这也意味着并不能对装甲目标构成严重破坏,这种无人机结构不够紧凑,续航时间也比较短,而且被拦截的可能性也很大。
第二、其制导方式单一,目前只有一个电视摄像引导头,容易被假目标欺骗,也会受到烟雾等气像条件干扰。
第三、不具备多任务分析能力,缺少无人机之间的协同能力。
第四、造价过贵,一枚要5万美元左右。
第五、产能不足,我们说的是实际产能,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使用的“柳叶刀”数量并不算多。
如果我们拿“柳叶刀”和中国公开的巡飞弹或自杀式无人机进行比较的话,就能发现差距。中国同类武器有几大发展趋势:
一、蜂群化,也就是一次可以发射几十架巡飞弹,其火力密度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打击一个面目标。一辆猛士三战车可以携带18枚巡飞弹,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那个一车拉了几十枚,俄罗斯这个是只有4枚。
二、中国的巡飞弹拥有多种制导方式,包括电视、红外、毫米波等等,甚至具有避障能力,可以自主进行协调作战,执行一个更加复杂的任务。在突防能力方面,中国的一些巡飞弹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80公里 ,这也比“柳叶刀”要快得多,而飞行速度过慢很可能会错过打击目标。
三、中国的无人机系统集成化水平更高,可以车载,也可以由单兵发射,援助更加紧凑的折叠弹翼。在更加灵活使用方式,俄罗斯人还是差了一些。
四、中国无人机或巡飞弹的更大优势是产量大,价格便宜。俄罗斯一枚“柳叶刀”要5万美元。而中国军工企业的巡飞弹那可真提白菜价,更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夸张的说有100万架产能,而是造1000万架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生产这类武器没有供应链瓶颈。
总体而言,俄罗斯军工的“柳叶刀”已经是一种不错的巡飞弹,但是与中国公司同类产品相比还是非常低级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其造价过高,而且还依赖西方的民用芯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中国军队以后应该向俄罗斯军队学习,要更加重视巡飞弹的使用,因为这东西真的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