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低分的观众,我能理解你们…

2019-03-26 16:02 作者:仅剩虚无的一切  | 我要投稿

今天看的中配版,已经4刷了。几个月前1刷的我,也许最高只会给出3分,但现在我终于能坦诚的给予它高分。

任何作品都有不足

从我之前的经历来看,给出低分的大概都是1、2刷的观众(1刷受伤、2刷找材料)。有点不得不承认,也许是构成要素给一些观众先入为主的刺激,导致他们完全不能适应后续剧情,变成了旁观者。而旁观者身份通常会假设观测人物是一个理智人,从而失去共情能力,逻辑性的去判断人物的行为。

部分观众的期许

前文说了,这部作品给未观影的观众先带去了一些刺激,很多评论都说“没看之前,以为这是一部爱情剧”,这看似大不了的话,却隐藏了不少信息:很多观众一开始就以为剧情会稍有波折但最终he。先解释下,“稍有波折”是指简单的因困难分离而又汇合,he是指以某一个美好的节点作为开放式结局。

我估计,克里姆和蕾利亚的前半部分剧情,很多观众都认为这是一对乱世情侣,在乱世中追逐真爱的感情线;玛琪亚线更是,先是开头,“哦哦,贵圈真乱”,而后是到处猜找玛琪亚cp,然后到前中段“不会是艾瑞尔吧”,再然后到中段,“难道真是禁断的伦理剧?emmm…太tm对我胃口了!”。可能对于单个观众可能不会全中,但我觉得我所划出来的观众,应该过多或少有点这样的情节。

这些想法,非常明显的透露出背后的网络小说文化元素,我不想过多的讨论这方面,但我还是简单的说下我的思考--爽文真的拉低了我们的欣赏水平。

剧情的“背叛”

观影结束的观众,看到前文分析及小标题,应该再清楚不过我想说什么了。克里姆-蕾利亚线的营救剧情是观众被当头一棒的起点,这里真的就是观影(阅读)水平的分水岭。一些观众已经反应过来立意和自己臆想的不同,进行了调整;而类似我这样的头铁臆测阅读渣渣,“不就是xxx,我能忍”,抱着自己的点点期许,最终在克里姆的崩溃和玛琪亚的主动离别两个轰炸下,成了渣。

所以最后一幕,不少人认为自己挺懵逼。倒数第二幕的高潮都让把自己轰成渣了,观影思维都完全出局,最后能在场景、配音、音乐、气氛下强行眼睛一热,已经很对得起意思了。

期许落空后的报复

我想,这些观众,是不是看完后,如我当时一样,心中拥有的是非常憋屈的怒火?有的从角色逻辑出发,有的剧情表达上出发,目的其实都是攻击冈妈(作者)。前者想从冈妈的框架出发,做出爽文一样的剧情,缓解自己的痛苦;后者则是表示,剧情认了,但冈妈你太不照顾观众了,某某部分浪漫一点、轰轰烈烈一点不好吗,本质仍然是想缓解自己的痛苦。

也许这是入戏太深的缘故吧,不过说来也怪,在克里姆崩溃一处的剧情,这些观众(包括以前的我)开始对这个作品进行疯狂的否定,但他们却没感受到克里姆对世界的绝望,完全没能理解克里姆的自我毁灭,甚至和克里姆一样抛出了结构非常相似的“为什么”。只于克里姆,观众的感知应该和他很接近。

旁观者视角的弊端

前文说过,旁观者会把观测对象当作理智人。作为理智人的条件是,明确的目标以及全部以目标为标准的活动。可以断言的是,理智人并不存在,人都是不完全理智,通常没有明确而稳定的目标,活动上有很多不为目标而做的突发性活动。所以主观上的认为剧中角色是理智人,是做了一个前提--为人物假想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在围绕这个前提做逻辑判断。所以大多人大谈行为逻辑时,都是主观逻辑,回复者总能有依据反驳。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看待自己的过去一般都是旁观者身份。大学时我很混,为我的现在埋下隐患,因此我就总想:大学的时候,我为什么这么傻,不好好学习。因为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的期许,赋予了过去的我明确的目的--为了有个好“未来”应该好好学习。但事实是过去的我混了,这是实打实的现实逻辑,因为过去的我进去大学以为自己得到了“解放”。

后话

我当初1刷后,重度自闭了一周,后续缓解依然有点自闭地又过了一周。在数个月时不时的回想、思考,我终于是能以细致品味作品所流露的感情。我想既然能花时间看评论、写评论甚至2刷,一定是作品的某些点隐隐触动了你们。我也知道现在没有人能真正说服你们,因为期望反抗命运的你们,会觉得就这么接受,太憋屈,太悲痛。但我衷心期望你们有一天对此影片的再次观赏,甚至能修改你们的打分与评论。

打低分的观众,我能理解你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