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唐僧.上路取经
人物传应该是一个人物整个生平的讲述或者概括,但是一因为我边看边写,二是我想分段去看一个人物,这样也别有趣味。
唐僧无疑是心性坚定的,他放弃所拥有的荣华富贵,毅然决然的去取那十死无生的经文,独自一人上路面临诸多妖怪,也是决然向前;
唐僧是愚善的,可以说是非不分,悟空打死毛贼,他对着悟空一顿训:“纵他有杀我心,我也不能有害他意”,这段和龙王说与悟空听的圯桥三进履也有相似处。杀了强盗或扭送官府,不能为不善,帮老人捡起鞋或不理他已经是尊老,跪下帮他把鞋穿上着实没有必要;
唐僧也是聪慧的,想悟空带上包袱中金箍,先是责怪悟空出去玩耍吃的舒服而自己饿肚子,责怪的话入手转到干粮问题上。接着让悟空帮他取水顺便说出包袱中有干粮,取水是明面上的话,包袱中有干粮暗面上的话。拿干粮自然就会注意到包袱中的衣服,后面穿衣戴帽就是顺水推舟了,因为唐僧已经摸着悟空的自尊心极强和好耍的性格。连环计,藏暗话,对悟空性格的准确把握,尽显唐僧的聪明。还有一段也很有意思,是在观音院被和尚害命,黑熊精乘机偷了袈裟,悟空去寻袈裟前先恐吓了一遍,命令寺院和尚照顾好师傅。悟空走后三藏又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把原文贴出来:三藏道:“列位请起,不须恨了。这去寻着袈裟,万事皆休;但恐找寻不着,我那徒弟性子有些不好,汝等性命不知如何,恐一人不能脱也。”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只要寻得袈裟,各全性命不题。三藏的聪慧跃然纸上,如果不恐吓加安抚,恐怕自己有性命之忧。
唐僧是个忠诚的佛教信徒,但又参杂了自己的理解。对佛教忠诚自不用说,参杂自己的理解,三藏为了保全自己性命也打诳语,后面收八戒的时候在高老庄做客,自己是坚决不喝酒的,但是悟空八戒想喝酒唐僧也应允了。
这是我对刚上取经路时唐僧的理解,一位心性坚定、聪慧、参杂了自己理解的佛教信徒。其中心性坚定,有管理协调能力,这都是一位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