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厚积薄发的突破,侃谈索尼动铁耳机的发展,细说不再索尼味的M9

2019-08-29 00:02 作者:小熊猫二世  | 我要投稿



索尼的入耳式耳机一直保持技术上的跟进,在动铁入耳不断普及的时候,索尼就跟进,将高端入耳的单元确定在动铁而不再是单一的动圈上,并且开发了自家的单元,而不是用市场上常见的楼氏单元。自从MDR-EX1000之后,就没有更新过高端纯动圈的入耳耳机,而转向一门心思研究动铁和混合式的圈铁耳机。

不过索尼在动铁耳机上的路,是布满荆棘的。作为一个XBA-40一路走来的索尼动铁信者,笔者也可以说是见证了索尼在动铁耳机技术上的成长与艰辛。


说到索尼的动铁耳机,笔者第一款体验的的已经是索尼的第二代多单元动铁XBA-40。XBA-40在索尼第一代多单元动铁XBA-4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改进,让一个单元成为了“重低音单元”,没有电子分频器,利用物理的分频特质完成分频,声音的立体感强,解析出色,但也有很多问题,中音相对凹陷,低音虽然做到了清晰的层次和量感、弹性兼备,但中音高音的表现却让XBA40的整体音色相当不自然,细节表现呈现出了老动铁的那种过分突出细节的风格。

之后几年,高端入耳式耳机已经开始从多单元动铁转向了圈铁混合单元的结构,可能厂家发现,动铁要做出饱满真实的低音,简单来说,需要堆单元,单元堆多了,调音、分频的难度直线上升,用圈铁可以相对简单的解决低音质感量感的问题,但是圈铁也带来了新的麻烦,动圈和动铁音色的不一致,导致最后的声音完成度还是难以提高。


索尼也跟进了圈铁,第一款XBA-H3,当年售价高达4300人民币,1年多跳水到1800左右,笔者果断入坑弄来一条,整体完成度,个人认为比XBA-40强不少,更加大众化的调音,更加饱满自然的低音和人声,让XBA-H3可以听更多类型的音乐。而XBA-40个人觉得只适合大编制的乐曲,流行歌曲只能说氛围感不错,但人声难以接受,有金属质感。

但XBA-H3比起当时流行的圈铁,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优势,真正完成度更高的产品,是之后推出的XBA-Z5。


XBA-Z5的腔体要比XBA-H3要小不少,佩戴虽然依然被吐槽“U盘塞耳”,但依然比H3撑得耳朵满满的感觉要好不少。XBA-Z5在高音、中音上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然而低音却是Z5的双刃剑。Z5的低音非常厚实,下潜也很猛,问题出在总体的速度感偏慢和量感太大上,量感大的低音量,也是双刃的,同时带来很好的氛围感,这种氛围感,明确是EX1000所没有的,但也带来了相对臃肿的听感,所以XBA-Z5很多玩家觉得,平衡和换线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话还要用EQ调节低音的量感,Z5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听感型塞子,并且素质也很高,尤其是那种松弛柔和的高音,非常中毒。


XBA-A3,当时定位是Z5的下位产品,但个人觉得素质听感都比Z5更加均衡,更适合人声流行,也是一枚好塞子。


之后,索尼在推出MDR-EX650之后,又整合了一些技术,推出了新技术整合下的XBA-300AP,确实令人没有想到。XBA-300AP个人觉得是一个流行向调音的女声塞,但作为女声塞,有的时候听感又太过刺激,不太好伺候。XBA-300的声音有些老动铁的感觉,不过整体风格还是更加自然的,只是调音偏刺激。


XBA-N3应该是索尼结合了新开发的单元的技术,让自家研发的单元小型化之后推出的一个面向大众的型号,个人觉得做到了A3的全方位升级(包括佩戴等)。就均衡性来说,N3个人认为是超越Z5的。


之后,由索尼的某个独立部门主导的JUST EAR作为索尼的第一款专业定制耳机系列,由EX1000的开发者松尾伴大亲自监制,每一只JUST EAR都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定制喜欢的声音,不过笔者还是没有机会一听这款定制机型。



再之后,索尼推出了新的监听系列IER-M9和下位型号的M7,和音乐欣赏走向的旗舰IER-Z1R,IER这是一个全新的系列,可能索尼会放弃原先的MDR-EX系列的监听耳机,或者等待时机制作超越EX1000的旗舰动圈。

笔者是M9的用户,它采用5单元纯动铁,作为一个XBA-40一路走来的索尼动铁信者,笔者也可以说是M9真的得到了极大的认可,这一次笔者可以打足底气说,M9真是一耳朵超越EX1000的水平,可惜,就音色和调音走向来说,还是没法完全代替EX1000,也许JUST EAR的监听型号,更适合超越EX1000的定位。


IER-M9作为监听定位的产品,一改Z5那种浓郁的调音,声音干净利落,高音上有着一定的颗粒感,极高音柔和,解析力不错但不会显得不自然,中音是最秒杀EX1000的地方,饱满而有力,人声位置近,人声带着一丝颗粒感,这种颗粒感效果是两面的,会让一些人声听起来更加有质感,比如男声更加沧桑,女声更加有感情,这种感觉是平滑无比的,油润的人声做不到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声,都适合这种颗粒感。


M9的低音做到了松软的听感,下潜不错,氛围感是没有Z5出色,但是更加准确,确实是符合它监听的定位。M9的低音速度偏慢,但不会显得拖沓,弹性和那种隆隆感,没有圈铁来的棒,喜欢泛响余韵充足的低音,M9并不能做到,但会让绝大多数的歌曲满意。

M9比起EX1000,听感是偏向中下盘的,整个下盘明显的扎实,又不会像Z5那样臃肿,整体保持着线条感不错的听感,扎实稳重,却不会缺乏解析感。M9不突出高音,因此不突出整体的透明感,高音做到了柔和不刺,听感甚佳。

M9的立体感明显超越EX1000,属于听多M9,一下子就回不去的那种水平,符合实际成交价格6000档次的定位。

M9的动态表现不错,但不适合大动态的音乐,声场并不是特别特别大的那种,但绝对没有拥挤感,在这个价位来说,显得有些平庸,但不会令人失望。听大编制的乐器还是差点意思,个人认为适合小编制的乐器和流行歌曲。

M9人声靠前,量感多,感情控制适中,人声不毒,但是饱满度和不错的解析力,让它部分歌曲很好听。M9整体在通透感、解析力,氛围感上作出了权衡,并且取得了平衡,泛用性很不错,男声女声,乐器都好听,但不会过多强调它的音色,确实是一只非常合格的监听耳机。


笔者见证了XBA40奇怪的音色,到如今M9全面超越EX1000的素质,尽管音色上已经没有EX1000这么迷人,但是作为一个监听耳机,确实做到了中正,自然,平衡的听感,并且在浓郁的调音方面还留了Z1R这个塞子,可以说索尼确实已经将自家开发的动铁耳机和圈铁耳机,做到了一个符合自己高价格的水平,这之间的进步,又有多少玩家知道呢……


厚积薄发的突破,侃谈索尼动铁耳机的发展,细说不再索尼味的M9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