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绾郎心(三十八)

ooc预警
私设预警
圈地自萌请勿上升蒸煮!

第二日,季嬷嬷到钟棠宫传了话,让杨九郎更衣往宁康宫去一趟,太后有话要和他说。猛地见太后传召,杨九郎也愣了一下,更衣的同时也细细琢磨着最近自己好像并没有得罪太后,怎么会冷不丁的传召自己去说话,难道是有人在太后面前给自己点了把火?
杨九郎知道太后对自己一直有成见,但终归是没有过分插手她那皇帝儿子的事情,自己也就这么含糊过去了,前阵子他们母子不和,自己还在皇上面前劝了两句,虽然按规矩来说自己算是多嘴,但这种能让前朝后宫安宁的话,多句嘴就多句嘴了,杨九郎自己不在乎,张云雷也不会太责怪自己,毕竟还是知道杨九郎是为了他们好的。
“公子,要不要奴婢去请皇上过来?”
宝芝趁着给杨九郎换衣的功夫,小声在他面前嘟囔了两句,背着季嬷嬷没让她听见。
“不用,叫他来做什么,没得让太后以为我仗着爷的势力呢。就是去说说话而已,不会出什么事儿的。”
杨九郎摆摆手示意宝芝不必去请皇上。他知道太后这几年性子急了些,也甚少爱听别人啰里啰嗦的辩解,但毕竟是从先帝爷那一朝就当上后妃的人,心里没点计算,眼睛辨不清是非,还如何能在后宫中活了大半辈子,又生养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成了当今圣上。
“这样,你去我书房里,将那本我抄录的孝经拿过来,待会儿我给太后送去。”
杨九郎想头一次单独拜见太后,若是空着手去不太好,让人以为太后是将自己叫过去训了一顿;若是送过去的礼太贵重,没得点眼,让人以为自己这是在巴结太后,好给找个靠山。于是杨九郎想着,觉得前两日随手练字的时候,抄录的孝经还算不错,不轻不重,还是自己亲手抄录,孝心可表。
“我自己一个人去,你们留下帮忙照顾小皇子吧,他快醒了。”
拿了册子,杨九郎又整理了下外衫,虽说已经是春日里,但杨九郎素来畏寒,于是多添了个斗篷围着,没带伺候的人,就这么独自跟在季嬷嬷身后,往太后的宁康宫走去。
“敢问嬷嬷,待会儿见到太后,我是否仍依照后妃规矩行礼请安即可?”
从前去给太后请安,太后都是不见他们这些妾室的,只见皇后一人,于是他们在殿外行礼即可,杨九郎也只是略福福身便完。可是如今不一样了,太后召见的只有自己,自然不能像从前一样敷衍了事。
“我朝自开国以来,纳男子入宫并无先例,也没有可遵循的旧制,公子按平常规矩便可。”
季嬷嬷微微躬身,虽然男子入宫身份不比女子贵重,但杨九郎说到底也是在昭仪位上,是正经八百的主子,所以她很是守规矩,宁可过谦,不敢逾越。
“妾身知道了……”杨九郎听着季嬷嬷的话茬就感觉不对,抿着嘴角腼腆一笑,“皇上的确为了我遭受许多前朝百姓非议,我心中也是很感激皇上的。”
季嬷嬷走在前面,虽然没见到杨九郎说话时的神情,但凭借自己入宫多年,办事看人都是老手,也从他这句话中听出了杨九郎的确对皇上有情,且并不是知恩不报的骄纵之人。
一路无话,直到杨九郎跟着季嬷嬷走到宁康宫前,季嬷嬷才福身请杨九郎先进去了。
一只脚迈进门槛里,杨九郎全身都警惕着,只敢用眼睛四处偷瞧,不敢像在自己宫里一般放松乱走乱跑。两步上了廊子,杨九郎规规矩矩的跪在门前,高声请安道:
“太后娘娘安,妾身钟棠宫杨氏。”
一个头磕在地上,杨九郎不敢擅动,心中忐忑的等着太后叫起,约莫五六息的功夫,才听见里面太后传话让杨九郎进去。后者在心里长舒一口气,这第一关算是稳当的过去了,但杨九郎不知后面还有什么等着自己,这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太后娘娘安。”
杨九郎没带贴身伺候的宫女,只能季嬷嬷帮他掀了门帘。进到里面,杨九郎隔着一道珠帘在门槛前又请了一次,这次太后并没有像先前一样让杨九郎多跪,而是立马就叫了起。
“不过是叫你来说说话,行什么大礼啊,快扶起来赐座吧。”
太后临窗坐着,旁边的茶几上放了两三碟点心,杨九郎斗胆抬眼看了一下,竟然都是二爷喜欢的,可看样子不像是皇上刚来过。太后宫里的小宫女扶着他坐下,杨九郎将端着的册子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抬手轻轻提了一下茶盖,里面沏的是碧螺春,看样子太后是提前打听过自己了。
“手里拿的什么啊?”
太后端起茶杯咂了一口,看见杨九郎放在桌子上一本册子,开口询问道。
“回太后,是妾身抄录的孝经。今日是妾身头一次单独拜见太后,觉得空着手来不太妥,又觉太后并不缺稀罕物,所以将前日亲自抄录的孝经拿来了。”
杨九郎拿起抄录的孝经,递给旁边的小宫女,小宫女又递到季嬷嬷手里,过了季嬷嬷的手再敬到太后面前。手指厚的一本册子,看样子并不是只抄录了一遍来做样子,而是日积月累下来的。
太后拿在手里,先是看了看封面上的字,深觉出乎意料,一个商贾之家出身的人,竟然能将字写得如此好。于是紧跟着翻开第一页,果然这字虽不像女子的簪花小楷,也不似男子的泼墨潇洒,别有一番滋味,她又往后看了几页,从字里行间看出不少皇上的字迹,心中甚是欣悦,面上却不表露出来,将孝经合上,叫人放在了书架上。
这一举动无疑是说明杨九郎此举深得太后欢心,前者也松了一口气,端着茶杯慢悠悠喝了一口。
“都封了昭仪位了,身边的人还不够伺候吗?”
满宫里那个主子也不会自己端着东西,杨九郎的身边却没有人跟着,太后不说是不是繁事局苛待,而是略带责备的认为杨九郎托大拿乔,故意做给自己看的。不过被说了一嘴,杨九郎倒也不着急,毕竟他心不虚。按例他宫里应该一等宫女四名、二等宫女四名、三等宫女六名、洒扫嬷嬷六名并传话内官六名,可是他因着后宫裁减用度,打发出去不少,如今按例的一半都没有,又何来的托大?
“回太后,此时小皇子午睡该起了,妾身便把她们留下帮着奶嬷嬷照顾小皇子,终归妾身是大人,皇子却还小,得多看顾着。”
这是实话,杨九郎自己其实并不是个讲究的,但是对于孩子,他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事事都恨不得亲力亲为才放心。自己身边两个得用的丫头,平常自己不在宫里的时候都要留一个在小皇子身边,更何况午睡刚醒正是闹觉的时候,甚至他还留了件自己的衣服放在摇篮里,想着应该能撑到自己回去哄他。
“嗯,”太后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旁边站着的季嬷嬷也觉得自己昨日保他没保错,果然是个稳妥的人,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般轻浮狐媚,“你别看皇帝如今沉稳,老三顽劣,想当年最闹得还是皇帝呢!”
这话太后都没有跟皇后娘娘说过,杨九郎听了暗暗记在心里,若是孩子以后长大了,淘气挨了他父皇的训斥,自己也能打趣说是随父亲。但是打趣归打趣,杨九郎还是看出来太后对自己印象不错,半分是因为自己还记着规矩,半分是看在皇子的颜面上,不过,结果是好的杨九郎就已经很满意了。
又陪着太后喝了一盏茶,杨九郎这才告退回了自己宫里,刚一进门,张云雷就从屋里冲了出来。
“听说母后将你叫去了?可为难你了不曾?”
专栏头图来源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