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文明宗教千年兴衰冲突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或再将变为清真寺?
文/鱼尾

如今的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过去叫君士坦丁堡,是罗马帝国在东方最大的城市以及后来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这里,有一座辉煌华丽、举世闻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为罗马帝国历史上著名的君士坦丁一世为纪念基督教智慧之神索菲亚而建。君士坦丁一世又称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间重新统一了混乱的罗马帝国,并在行政、社会、军事、金融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振了罗马帝国昔日雄风。

尔后,罗马帝国于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后世西方史学家又称呼其为拜占庭帝国。伴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与分裂,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在帝国的动乱中受损。
527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登基后,励精图治,再次重振昔日文治武功,东攻萨珊波斯,西灭北非汪达尔王国、亚平宁半岛的东哥特王国并占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王国南部,盛极一时。


537年,查士丁尼一世为纪念其文治武功,重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凭借东罗马帝国当时的强大国力,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当时的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和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设计下被建得金碧辉煌,成为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牧首的座堂。

公元7世纪后,随着南边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打击,东罗马帝国走向衰落。后来,匈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屡次蹂躏洗劫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也受到波及。
1299年,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兴起。100多年间,奥斯曼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上攻城略地,步步压缩局促于君士坦丁堡一隅的东罗马帝国生存空间。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千年帝国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精罗落泪,绿罗狂喜[奸笑])。奥斯曼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科斯坦丁尼耶,并将作为东正教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阿雅索菲亚清真寺。当时,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风格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东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从此,著名的东正教中心成为了中东伊斯兰教的中心。


1923年,奥斯马帝国爆发革命,土耳其中下级军官凯末尔领导国民推翻了奥斯曼帝国并击退了外国干涉军,建立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科斯坦丁尼耶也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凯末尔成为土耳其国父和首任总统。1935年,秉持世俗化理念的凯末尔将圣索菲亚清真寺改为圣索菲亚博物馆,并请西方专家对其进行了修复,向民众开放。1985年,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尔文化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在近日,事情又有了变化。圣索菲亚大教堂又可能将发生一次令各位“精罗”们落泪、各位“绿罗”们狂喜的一件事。素有“埃苏丹”之称的土耳其现任强人总统埃尔多安宣布,正考虑将历史悠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再次改为清真寺。
这一举动,立刻遭到了东正教牧首、希腊以及美国的反对。美国国务院甚至针对此事发表声明:“要求土耳其将其保留为博物馆,并确保所有人使用。”针对潮水般的质疑和指责,土耳其外交部长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在自己的国家做什么,如何处置我们的财产,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但令人惊奇的是,土耳其此番言论发布后,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素以东正教继承人自居的俄罗斯却异常沉默。作为东正教国家的希腊反对不奇怪,作为新教大国的美国反对和作为东正教大国的俄罗斯沉默却说不通。其实,自土耳其居伦政变未遂后,作为北约国家的土耳其与美国就一直不对付,并开始与俄罗斯走进。这次美反对俄沉默或许从国家利益层面可以说得通。
近年来,土耳其在埃尔多安的领导下,一直谋求成为地区大国,重振奥斯曼帝国雄风。土耳其派兵不断干涉伊拉克、叙利亚以及利比亚内政,狂刷存在感。而这些地方,均是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去年,土耳其威胁关闭美国在土耳其的军事基地,并与美国在叙利亚偶有擦枪走火,渗透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同时,土耳其从俄罗斯采购S-400防空导弹,并与俄罗斯展开各种军事合作。种种做法,埃尔多安都是为了使土耳其重新获得大国地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一员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玩家。要做地区大国,就要使得国民有高凝聚度。而传统伊斯兰教,正好有这方面的作用。作为一个有大国雄心的领导人,“埃苏丹”自然会用好伊斯兰教。而此次试图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从博物馆改为清真寺,正是土耳其成为地区大国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