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民族来源浅述

契丹辽国全盛期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东北,及蒙古高原,影响力威慑力辐射范围也很大。很多朋友都很关心契丹民族是从哪里来的,与哪些民族有关系,星哥综合一些史料,为大家带来契丹族源的脉络。

一、东胡族
大概在中原的战国时期,居住在大兴安岭西麓的东胡族,面对尚未统一的匈奴族,具备综合实力和军事实力的优势。与游牧民族匈奴有所不同,东胡民族大概率是畜牧渔猎民族。
二、鲜卑族(北部)
秦汉之交时,冒顿单于统一匈奴之后,战力大增,击败了东胡族,杀东胡王。东胡族为避祸一分为二,南支前往乌桓山(大兴安岭南段、赤峰市附近),北支前往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鄂伦春自治旗附近)。
三、鲜卑族南下
乌桓族在东汉时期越来越壮大,到汉末三国时期,收容袁绍的儿子和残部,惹恼了曹操。发生了曹操征讨乌桓(乌丸)的战争,乌桓族完蛋了。同族源的鲜卑族大量南下,来到气候更好的乌桓族故地。
四、鲜卑族宇文部产生
大概在三国时期,鲜卑族开始大量南下来到乌桓族故地定居。在此过程中,北方与各个民族发生了深度融合。有一些融合了同族源的乌桓族,有一些融合了已经over的匈奴族遗民,等等。因为不同的南下鲜卑族融合的民族人群各不相同,这个鲜卑族也就自然地发生了分裂——鲜卑慕容部、段部、宇文部、拓跋部……其中,吸纳了匈奴族遗民的宇文鲜卑习俗开始“匈奴化”。比如说,大部分鲜卑族的发型是“索头”,也就是扎辫子;而宇文鲜卑则是“髡头”,也就是剃掉部分头发,剩余的披散。(当然,后期也发生一些变化)。

五、契丹族
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发展得比较快,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等多个国家,顺手把宇文鲜卑收拾了。宇文鲜卑再次分裂,避居到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西边部落改名为库莫奚族,东边的改名为——契丹族。
契丹族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正史中,是在北齐时(554年)成书的《魏书》中。从东胡覆灭到契丹诞生,大概经历了八百年的时间。而此时,距离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还需要三百多年的时间。
总结:东胡族→鲜卑族(北部)→鲜卑族宇文部→契丹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