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风吹着城墙,她来古城拜师

2023-10-12 22:00 作者:过往与序章  | 我要投稿

秋风吹着城墙,她来古城拜师

望潮客户端记者 李明锦
2023-10-09 10:23 8.8万+阅读

台州府城墙

秋风吹在台州府城墙上,也撩起了一位女子及腰的长发。紫阳街上的老居民告诉她:“人客(方言,即客人),你运气真好,古城已经到了最好的季节……”

女子叫汤雅琁,来自台湾艺术大学。她看过了许多美景,也尝过了许多佳肴。然而,来临海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风月和美食。

01
缘,妙不可言。

几年前,这位主攻书法、篆刻的台湾艺术家,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水墨画家吴立民先生的画作,她激动不已:此生若得见,可谓幸事。

如水般灵动,似风一样飘逸,又有山的厚重。汤雅琁着迷,观吴立民的艺术作品,或流水,或草木,大笔皴擦,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生得满纸烟云,跌宕磅礴,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水墨淋漓间气势氤氲,好生的意境江南。

简练的笔墨,生动又含蓄地表达……在汤雅琁看来,实现这些不仅要有极高的造型能力和长期积累的技法经验,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格调的艺术修养。

几年后,在秋日的真江南,汤雅琁了却了一桩心事。

中秋节前夕,一个晴秋的上午,她终于见到了仰慕甚至神往已久的水墨名师吴立民。

汤雅琁将自己篆刻的6枚印章呈上

府城脚下,朝天门旁。在众人的见证下,84岁的吴立民要在故乡临海,收纳4位来自台湾、山东、浙江,以及日本的徒弟。汤雅琁将自己篆刻的6枚印章呈上,师父笑纳,拜师礼成。自此,汤雅琁(台湾艺术大学)和桃井义和(日本)、李明洋(山东艺术学院)、张香琦(中国美术学院)都成了吴立民的新徒弟。


于她而言,首次大陆之行,心之所愿,终得圆满。

02
几年间,还不是师徒的他们如何取得联系?想必经历了不少波折吧?为何不早些时候来?

因为疫情吧,寥寥几语,大家都再无赘述。

所谓拜师,吴老笑笑,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更贴切。

吴立民泼墨纸上,寥寥几笔

老人家状态很好,对徒弟们滔滔不绝:画家要有自己的表达,熟,生巧;巧,生拙;拙,生大巧,是谓大巧若拙……

说着说着,又到兴起时。吴立民泼墨纸上,寥寥几笔,一座山,一间屋,一棵树……墨色交错,枯湿浓淡,把控得精妙,他以独到的笔墨意趣,让山间沟壑、四时变化刹那呈现。

“笔墨是自由的,轻松感受有感而发,但线条要有传统书法功底,每一笔都不是随便的。”吴立民勉励徒弟基本功要打扎实。

笔墨奥妙关键在用水。汤雅琁明白在国画创作中,用水轻、重、缓、急的不同,产生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

“可不要困在技法里出不来。”在吴立民看来,捧着传统技法不变通,亦是大错特错,前人留下的技法虽好,被框死在里面,就不见得好了。

吴立民笑着,用笔千古不易,用水也不易。技法要寻新的突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水也好用笔也好,关键是人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境界。

师徒的交流,在谈笑间

“得其意而忘其形。”吴立民告诉徒弟,中国书画源远流长,想表现大自然的风云晦朔、气象万千,终究还是要根据自己心底里流露出来的“法”来诠释胸中的晨昏雨露。意境不同,笔墨也不应相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没有固定的“法”可寻,这是绘画艺术最难的地方,同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师徒的交流,在谈笑间。

03
吴立民对笔墨有着自己的理解。笔下山水,尽为岁月泼墨皴染,说他“无法”也罢,“我行我素”也好,此处之“野”,是谓意到笔到。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要有自己的特色,行话说,必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吴立民大师为四位爱徒即兴作画题字回礼

84岁的吴立民,出生于台州,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师从西泠印社执事阮性山等名家。他人生经历曲折,生性乐观豁达,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几十年如一日沉迷于自然山水与笔墨山水的对话交融,厚积薄发。他曾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从生活中汲取的艺术养分,不能少了那些生命里扑面而来的倾盆大雨。不是都说,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吴立民算得上。

吴立民没有受限于美术院校的刻板教育,不曾受束科班系统的培训,一生游离于学院派以外。但他靠着过人的天赋、浓厚的兴趣和不懈的追求,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一代水墨画大家。

这些年,业界普遍对吴立民和他的艺术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芸芸众生中肆意生活、肆意创作,“野”得让太多人羡慕。著名画家吴山明先生曾为吴立民题词,取唐代诗人韦应物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应是此意。

04
著名作家王旭烽曾言:好作品的第一感觉往往在内容,让人们忘却技法,心灵被直接撼动。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仅仅是内容就能打动人,好东西从来就是浑然一体的,实际上恰恰有着上乘的技法在支撑着内容。

吴立民的画作正是这样,那么自由、天真、广大和生趣盎然,每一幅作品给人的感觉都是丰满的“有”,而非虚妄的“无”,是人与自然的深切关系,是人与自然的投射,亦是自然对人的反观与警示。

吴老与李海利师兄、李明洋师弟、张宏丹师姐、汤雅琁师妹(上海摄影家方曦拍摄)

吴立民讲,不拘泥于形式,随心、随性,方是本真……汤雅琁看着师父的13米长卷《楠溪江景图》入了神。究竟看出几许精髓,悟了多少门道,不得而知,但震撼的表情,似乎在说,徒弟已佩服得五体投地。拜师、寻根,寻的是文化之根。她渴望这样的交流多多益善,挥毫落纸写下“人民同根文化同源”、“两岸一家亲”两幅书法作品以作留念。

临别时,汤雅琁拉着师父的手,邀他去宝岛台湾,去台湾艺术大学上课。

吴立民欣然应允。

编辑:李明锦
审核:朱丽荔
监制:张超
总监制:牟同飞



秋风吹着城墙,她来古城拜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