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留学生一年20万纵情挥霍,河南大学生为了6000学费工地吃咸菜
有句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当复旦博士看到自己的宿舍桌椅都是毛茸茸的,而留学生的住宿环境是精装双人房带独立卫浴的时候,心里才会郁闷。
还有一种说法是教“手肘向外转”,所以当河北大学的本科生们被外国留学生吵醒通宵开灯关灯玩通宵迪斯科的时候,他们会被冷藏。信中写下了谦卑的祈愿:
“我们清楚自己的地位,不要求学校对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一视同仁,只希望外国学生不要走得太远。”对留学生的肤浅教育和批评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缓解中国学生的寒意。
清华学子一年挥霍20万,河南大学生工地6000学费吃泡菜
迷你站前,两个名校毕业的女工作人员对外国人笑,对中国人冷笑,本以为是某个人的失职,但回头看看大学校园里的种种细节,不难发现教育错漏的痕迹。
区别对待国内和国外学生的情况并不少见。最丑的是山东大学。只怕这些留学生会受到半点委屈。
当然,最让网友愤怒的是,这种思想已经毒害了女大学生。学校指派中国女大学生作为国际学生的“学伴”,而这些女大学生独自一人不归路地“服务”着数名外国学生。
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以此为荣。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里做留学生的“书童”,却找到了优越感。其他同学冷笑挖苦,真不知道有什么好丢人的。
我以为这只是某些大学的情况,但看了清华大学的留学生“支援名单”,才发现我们太天真了!
清华大学对国际硕士生的优待是:每年共计200,800元/人/年的补助,
除了免除学杂费外,还包括每年96,000元的生活津贴,和一次性安置费,以及保险和免费往返机票。
一名国际学生每年可获得20万多元的补助。按照三年制硕士计算,一个国际学生完成学业需要60万元,30个人就是1800万。
教育和培训应该以国内学生为主,毕竟他们是建设未来的人。用招收外国学生的方式来增加你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
五一假期刚刚过去,清华留学生每年20万元的补助,可以趁着小长假肆无忌惮的游山玩水,说不定会有一个他们身边的中国女大学生寥寥无几。
一年20万,中国有多少大学生,毕业后的年薪达不到这个数额。而留学生在挥霍的同时,国内的学生在干什么呢?
五月的河南,天气已经开始热了。尘土飞扬的工地里,站着一个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的青年。他戴着眼镜,穿着灰白色的短袖,坐在工地的角落里吃盒饭。
这家伙也是个大学生,连差生都算不上。不过为了国内本科6000元的学费,他还得来工地挣钱,不然明年的学费就交不上了。
他吃了白米饭,配上咸菜和鸡腿,但他看起来很满足。眼里有光,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
他的大学梦需要自己的双手开垦出一点点面积,才有希望实现。留学生的梦想为什么这么容易实现?
中国有多少贫困学生今年完成了基础教育,明年可能就没法继续了。好不容易考上了高中,却为几百元的学费发愁,大学更是奢侈。
就算不说贫困生,也有不少普通家庭的学生,因为昂贵的路费,即使成绩足够好也不敢“考上”。
最后写着:
学习上的苦可以吃,但生活中的苦,却无人能救。
试想一下,如果把资助留学生的钱用来帮助贫困学生,那将会改变很多学生和家庭的命运。
一所学校的发展,国际知名度当然重要。但是要发展国际知名度,还是要靠学校各方面的实力,而不是对留学生的过分优待。
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更能让中国学生建立由内而外的自信。笔者认为,着力培养国内人才更有意义。毕竟国家的未来,终究要靠这些有为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