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婚姻

2020-11-07 09:39 作者:圆茄道士  | 我要投稿

(Marriage)

      婚姻习俗千差万别,但纵观历史和世界各地,某种形式婚姻的普遍性表明,它满足了基本需求。一夫一妻制(monogamy),即与一个配偶结婚,是大多数发达社会的标准。一夫多妻制(polygyny),即一个男人同时与多个女人结婚,在伊斯兰国家、非洲社会和亚洲部分地区很常见。在一妻多夫制(polyandrous)的社会中,女性通常掌握更多的经济权力,在一些喜马拉雅地区,一个女人可能会有几个丈夫,同时带一对兄弟。

       在大多数社会中,婚姻被认为是确保有秩序地抚养孩子的最佳方式。它允许在一个家庭和工作单位内进行分工。理想情况下,它提供亲密、承诺、友谊、情感、性满足、陪伴和情感成长的机会,以及身份和自尊的新来源。在某些东方哲学传统中,男性和女性的和谐结合被认为是精神满足和物种生存的必要条件。

         今天,婚姻的一些好处,如性、亲密关系和经济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婚姻。尽管如此,欧洲和北美的许多调查显示,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幸福,尽管那些婚姻失败的人比未婚或离婚的人更不幸福。与普遍的看法相反,女人在婚姻中和男人一样幸福。结婚并保持婚姻的人,尤其是女性,也比不结婚或离婚的人能积累更多的财富。在一项对2000多名年龄在18岁至90岁的美国成年人进行的全国性抽样调查中,两性都报告说从婚姻关系中获得了同等的好处:女性从经济支持中受益,男性从情感支持中受益。

 

步入婚姻(登记结婚-Entering Matrimony

        历史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最常见的择偶方式是通过父母或专业媒人介绍安排。有时候童年时订婚-童婚。新娘和新郎甚至可能直到结婚那天才见面。在爱情的基础上自由选择配偶(自由恋爱)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常态;但是在日本,25%到30%的婚姻仍然是父母或家族长辈包办的。

         典型的“结婚年龄”因文化而异。在东欧,人们倾向于在20岁左右结婚,就像英格丽·伯格曼一样。但是,像她的祖国瑞典这样的工业化国家正在看到晚婚的趋势,因为年轻人花时间追求教育和职业目标或探索、拓展社会关系。在法国,新郎的平均年龄是30岁,新娘是28岁,比25年前的新郎大5岁。自1961年以来,加拿大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从23岁上升到27岁,男性从26岁上升到29岁。在美国,初婚新郎的平均年龄约为27岁,初婚新娘的平均年龄为25岁——自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这一年龄增长了3.5岁。

        向婚姻生活的过渡给性行为、生活安排、权利和责任、依恋和忠诚等诸多方面带来了重大变化。除此之外,婚姻伴侣需要重新定义与他们原生的家庭的关系,平衡亲密与自主,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合作关系。为了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生活,一些传统社会给予他们额外的隐私;在有些社会,他们的性行为和其他活动受到特定的规则和监督。在某些文化中,新婚夫妇建立自己的家庭(跟双方父母分开住);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他们暂时或永久地与父母住在一起。在一些社会中,例如印度卡拉布尔的拉其普特人,丈夫和妻子分开居住、吃饭和睡觉。在英美文化中,婚姻的主要目的被视为爱和陪伴;与英美文化相反,印度拉杰普特社会中婚姻的唯一目的是繁衍后代;情感和社会支持来自相同性别的亲戚和朋友。

 

P508


 

 

 

*译文来自《发展心理学》, 作者戴安娜·芭芭拉(发展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学教材作家)

 

 

 


关于婚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