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书笔记(四),第一章再理解!~
最近想要梳理的东西有几个,一个是武老师的心理学,一个是bethebeauty美商的笔记,还有就是关于小说
然后我发现,真的有几件事情想做的时候,往往就会效率超级低,于是进一步思考,美商的事情现在储备够用,小说主要是耐得住性子,反正中国地图这些天练习+复习秦皇笔记感觉比较熟了,我去反复听自己喜欢的全程无不喜的小说也没啥问题^_^
那就可以盯着一个目标,就是武老师的心理学了
一定死磕到自己觉得满意的程度!!
就是第一遍就挖掘到自己觉得想到的程度啊
之前学了第一章,关于坏习惯、痛苦和焦虑,然后觉得有三套要记忆的,真的是不友好,这样需要用的时候脑壳多痛?所以,还是一次性往后研究,于是,就祭出ppt大法
然后发现了一些东西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笔记,发散,抽取浓缩,再横向发散,再抽取浓缩
找联系的过程,不通过发散的路径,是到不了精华的终点的,所以,来吧

首先对于坏习惯这个,看目录的时候,我认为讲坏习惯这里就是说,当下做出的选择是那个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然后我们应该克服焦虑。。。。。
这个现在回头来看,就是毒鸡汤,瞎安慰,扯谈,和站在道德高位上站着废话。。。。。。。
很遗憾自己就是这么的浅薄。。。。。。。
现在来进入到ppt笔记阶段

首先面对一个,名词吧,先正确的进行认知,只有足够底层的正确认知,后面才有可能走上有效的路径
坏习惯的正确认知,是基于对我们的需要的一种满足方式,我们的需要其实是基于我们的三观——来回忆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认为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底层分类是啥?价值观是我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我们愿意付出什么来获取,价值排序吧,那需求层次跟这个是什么关系,是一个人的认知层次?人生观的底层分类是啥?都不知道
性格,维度是,归因模式自己or他人,行动模式计划or随性,认知模式简单具象VS考据抽象,动力结果导向VS情感导向
人性坐标体系,维度是,自恋维度高低,情感维度爱恨,体验-幻想
马斯洛需求模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这些都没法来衍生的感觉,于是直接百度世界观分类——厄,什么唯物唯心,真是参考性这么差。。。被高考式哲学荼毒了。。。。包括人生观也是。。。。
百度价值观分类,还是很有的参考的

理论型,主要兴趣在于发现真理,致力于探索事物的联系与区别,好钻研,求知欲强,能自制。生活的主要目的是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经济型,趋向功利,非常注重实际与效用,重财力、物力、人力和效能。
艺术型,重视形象的美与心灵的和谐,认为美的价值高于一切,对任何事物都从艺术的观点加以评价。
社会型,以爱护与关怀他人为高尚的职责,投身于社会,重人际交往,以提供服务为最大乐趣,大多表现为随和、善良、宽大为怀、不自私和献身等。
政治型,重权力,有领导与支配他人的愿望和才能,表现为自我肯定,有信心、有活力,对人对己要求严格,讲原则,守秩序,但自负,轻视他人,利己而专横。
宗教型,重视命运和超自然力量,大都有坚定的信仰,自愿克服一切低级冲动,乐于自我否定而沉思于高尚的圣洁的心灵境界中。
。。。。。。。。
原来搞了这么久,我是理论型的价值观。。。。。。。
还是要尊重自己的天性的。。。。就无语。。。。。
虽然现在用不上,但是。。。先放着吧

回到复习上
坏习惯的本质,是满足我们的一种需求的快捷方式,这种方式不是真正的具备成长性的方式,但在成长的漫长的过程中,可以给我们一些多巴胺的慰藉,能够帮我们度过那漫长的探索过程
我们的需求,是基于性格基础上的人性需要,比如,还是说全能自恋的人,在成长成为具有时空感、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中,要满足自己的高自恋,从弱小的童年少年时代,成长为能财务自由的人的过程中,如何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人类的天性需要,可能吃美食、玩游戏、看故事书、看动画片武侠片等等可以满足
所以,我觉得可能不是次人格,而是当下人格——人性坐标+性格的需要
知道自己有这些需要,我们就去满足——这不能粗暴的用马斯洛的需求阶梯来分类,有些人,生理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依然坚持尊重和自我实现
所以,理解自己的需求,接纳自己的需求,然后想办法去和自己协商,增加成长性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是要抹杀这些坏习惯中的所有行为,比如熬夜看小说,改成,看小说,但不熬夜
感觉自己对坏习惯这个了解的就深了

那么痛苦这个呢

痛苦的范围就感觉很广,那这里的定义,看起来指的是跟身体上的痛苦一样的心灵上的痛苦
就是提醒我们,哦,遇到困难了,有问题了,系统运行不畅了
但是跟身体的痛苦不一样,身体可是非常非常的造化神奇,她自己可以很好的运行,我们可以完全不懂得机理,只要恬淡虚无的饮食有节作息有常,她自己就能好好的运行到寿终正寝
但是我们心灵就不同了,这是个玄妙的世界,里面有我们的天性+童年,和生活本身磕磕碰碰起来产生不同的感觉,同样一件事情,别人没有感觉,自己却感觉非常的痛苦,那只能说这件事情是自己心灵的一个刺——这个不羁的灵魂讲的就很透彻
关于我们想要自控的这种痛苦——那其实是叫“弱点”吧,我们自认为自己性格和人性体系中不好的部分,我们想要全然控制自己成为一个“伟光正”的偶像式的人物——偶像造出来是出于zz需要,不是现实
所以,痛苦的根源,在于认知,成长内核里的任何一个步骤的探索都含着痛苦,所以“困而学之”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道尽人生的
个人觉得不羁的灵魂里面说的其实最对了,只要放松,感受一切感受,就没关系,只需要做一个决定,任何时候都觉得幸福,放松,感受每一个感受就好,不用执着,也不用抗拒,经历每一个经历
我现在结合成长内核,在当下,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去做,去感受生命给出的反馈,无所谓一定要对,但是方向是向上的,追求有个人价值和价值实现的,就行了,至于过程中遇到什么,都是恩赐,不用起什么情绪,这是一种最幸福高效的生活方式

最后是关于焦虑

我觉得第一章里面,除了坏习惯说的最清楚外,其余的两个,都讲的比较片面
因为痛苦和焦虑,这个东西太大了
这本书好像是武老师十几年前的作品吧,所以我认为现在他对焦虑的定义更为底层
他推荐的这本书,是关于关系的焦虑,而他对焦虑的延展,其实跟上面的弱点是类似的
首先,坏习惯是一个行为,痛苦是一种感觉——非常多的分类原因都能导致痛苦,而他讲的是自己不认可的弱点带来的痛苦,当然,在表面的感觉上做工作肯定是无效的,但隐藏弱点是在南辕北辙,而这里的焦虑,是关系里面的遇到问题,或者是爱的亲近,或者是自由的距离,这里是缺失的问题,缺失带来痛苦,是痛苦的一种原因分类
所以,这不同性质的问题,放在一起,在我看来,容易变成鸡汤感,每次遇到问题都得来重新翻书,看能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说,我是理论型,QAQ。。。
生活,人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个人现在的想法就是,尊重自己的感觉,只跟自己有关,真的没空,也没那能力去参与别人的生活,瞎给建议什么的,不配,真的!

继续再来梳理
坏习惯是行为层面,背后是人性需求,天性和童年的问题导致的痛苦是感觉反应性格三观层面的,关系的缺失导致焦虑,这个是痛苦的一个原因分类是关系
如果要把三者糅合到一起,就是基于性格和人性的需求,一种需求是关系的需求,然后关于需求的满足方式,有没成长的速食型——坏习惯和有要求的成长型,然后是我们想要形成的性格、人性的方向过程,必定是痛苦的,这个痛苦的原因可能是方向错误。。。。方向正确一路上也是要走非常曲折的道路,充满了痛苦,这个是叶教课程里面讲过的,绝对不是达克效应那么简单

最后再思考下第一章的内容,如果觉得自己思路清晰了理解了记忆了能用了,就可以到下一章了
首先是坏习惯,这个表面的行为底层是个人的需求,和需求的满足方式
然后是关于痛苦,这种感觉是,天性+童年后天形成的实际人性,和经历给自己带来的“目标人性”之间的差距带来的感觉,通俗来讲,就是自己认为的个人弱点,让自己痛苦
这个痛苦分类是弱点,问题是,目标对不对,其次如果目标是科学的,过程中的痛苦就是成长的痛苦,始终会存在的,就放松好了
最后是关于焦虑,关系的焦虑,跟天性+童年经历的关系有关,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关系目标和成长内核路径,都可以,这是武老师推荐的书的部分
而武老师自己关于焦虑的说法,就是一个传感器,就是感觉到了局限了,这很好,这是动力,其实也没啥,焦虑没关系的
因为人生的目标,和现在的资源,中间的道路,就是痛苦和焦虑,痛苦是小目标和小失败带来的感觉,焦虑是不知道怎么向前的感觉,不管是迷茫的不知方向,还是以为知道方向之后的失败,都是一样的,就是这条路上无时无刻就都是痛苦,所以,干嘛非常在意痛苦呢?像不羁的灵魂所说的那样,感觉到,路过,就ok了,不用围着转悠,低效啊!

最后要说,对自己的这个梳理感觉很满意,我可以继续下一章了
相信会快很多^_^,后面不羁的灵魂肯定也要这样过一下,毕竟我过去虽然写了很多的笔记。。。思维导图都做了n多,然而自己还是不清晰呢
现在的学习能力到现在这个水平,个人觉得还是满意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