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核动力战舰介绍(一)长滩号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划上了句号,美国海军也进入了一段舰船多到数不清的快乐时光,在封存、报废、甩卖、赠送了大批战舰后,其剩余的大型战舰数量依旧令他国望尘莫及。然而,美好时光是如此的短暂,四十年代末,由新核武投送载具而引发的美国军种混战,最终以海军的失败告终,不但合众国号超级航母项目被取消,海军的预算也被大大削减。

虽然经费开始紧张,但为了独霸四洋,新兵器的发展是万万不能停歇的。随着核能研究的不断进展,当时美国最大的核能公司通用电气正与海军合作,计划研制一台大功率的核动力推进装置,并将其用于吨位较大的巡洋舰上。不过,这一计划却遭到了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乔治·里科弗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潜艇具有特殊的隐蔽性,而装备了核动力的潜艇能够长时间潜伏于海下,必将成为最具威慑性的战略武器,因此应该予以优先考虑,之后再发展核动力水面舰艇。
1951年7月,里科弗促使美国国会批准授权建造第一艘核潜艇,三年之后,美国海军鹦鹉螺号正式服役的消息轰动了全球。

随着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正式服役,里科弗开始积极主张美国海军将核动力应用到水面舰艇上并得到了后来的两位海军作战部长罗伯特·卡尼和阿利伯克海军上将的支持。1957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海军的核动力水面舰艇计划。
1958年2月4日,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动工,而专门为其护航打造的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则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昆西船厂开建。

(注:长滩号最初是作为大型驱逐舰(DLGN)来开发的,由于舰体逐渐大型化,最后改为了巡洋舰,舰种编号也经历了由CLGN 160——CGN 160——CGN 9的变化。)



1961年9月9日,长滩号正式服役,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核动力的水面战斗舰艇,同时该舰也是美国海军战后新建的第一艘巡洋舰。(注: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水面舰艇是苏联的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受当时导弹万能论的影响,长滩号最初仅装备导弹武器,艏部安装了2部MK-10双臂导弹发射器(一部备弹40枚,一部备弹80枚),搭配射程35km的RIM-2小猎犬舰空导弹。

尾部则配置了1部MK-12双臂导弹发射器(备弹52枚),装填的是射程高达120km的RIM-8黄铜骑士舰空导弹。在越南战争中,长滩号使用该型导弹创造了一百公里开外,连续两次击落米格17的记录。

舰岛后方安装有1具MK-112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两舷还各装有1座MK-32型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搭配MK46轻型反潜鱼雷。


此外,海军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长滩号的武备在对付小型舟艇时十分不便,于是在60年代末期于舰体舯部加装了两门MK-30型五英寸舰炮以加强近距离的反水面火力。

长滩号的电子设备在服役之时非常先进,其被人津津乐道的巨大方块状舰桥结构上装有四组SPS-32/33 3D频率阵列扫瞄雷达的平板式天线,前后左右各有一面,这是六十年代最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系统。前部四座AN/SPG-55照射雷达负责导引小猎犬,后部两座AN/SPG-49照射雷达负责导引黄铜骑士。



长滩号的核反应堆为两座鹦鹉螺号同款西屋CIW加压水型反应堆,搭配两台大型蒸汽涡轮发动机,可输出80000轴马力,最大航速30+节,理论上拥有无限的续航力。

1964,由企业号、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三艘核动力战舰组成的第一特混编队(Task Force One)沿着当年大白舰队的曾走过的航线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征途。这一名为海轨行动的环球巡航任务,共历时65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途中没有进行任何加油和补给,再次向世界展现了美国强大。


1980年10月至1983年3月,长滩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原本用于发射黄铜骑士舰空导弹的发射架及相关火控雷达全部拆除,舰桥上的AN/SPS-32/33相控阵雷达被换成了AN/SPS-48 三坐标雷达,舰桥外部包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装甲显得更加巨大,增设了一座大型船桅,安装有AN/SPS49对空搜索雷达,桅杆后方还加装了两座密集阵,后甲板增设了两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到了1985年,美国海军还为长滩加装了战斧式巡航导弹,原本后甲板位置上的鱼叉则被移到了后桅杆下方,小猎犬舰空导弹也换成了性能更强的标准2ER。




基本性能
舰员编制:1100人
标准排水量:14100吨
满载排水量:17525吨
舰艇尺寸:219.8m×22.3m×9.5m
动力系统:两座西屋CIW加压水型反应堆,两座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80000马力,双轴
续航力:理论无限,实际需更换核燃料,90000海里/30节
最大航速:30+节

武备
两座MK-10双臂发射器(备有小猎犬舰空导弹120枚)
一座MK-12双臂发射器(备有黄铜骑士舰空导弹52枚)
一座MK-112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器(阿斯洛克8枚)
两座MK-32双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后期加装
两座MK-36 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
两座NK-15 六管20毫米密集阵近防炮
两座MK-141 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器
两座MK-44 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器

与服役期长达半个世纪的核动力企业不同,几乎同时入役的长滩号仅仅服役34年后即退出现役,一方面的原因自然是红色毛熊的陨落,白头鹰一时之间失去了对手,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核动巡洋舰的优势远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庞大花费。

1961年服役的长滩号建造费用为3.32亿美元,同期服役的史上最强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的总造价也才4亿美元,此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没崩溃,刀乐可是真正的美金。八十年代初,长滩号的现代化改造又花掉了1.75亿。而与此同时,搭载新型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开始服役,在造价和性能上双重压制了核动力巡洋舰。虽然长滩仍旧有着改进的潜力,但在国会姥爷眼中,这位贵妇的前途已经是一片黑暗了。

2002年,长滩号的上层建筑和核反应堆被海军造船厂回收。2012年,该舰舰体部分以90万美元的废铁价格被卖给了塔科马金属公司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