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制古风图纸 | Needle作品集制作指南vol.06


如何绘制古风图纸
大家好很荣幸再次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学了没啥用,但不学一定没用的制图经验。Ps.本文所有未经标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上一次的水彩风格制图教程里其实已经有包含部分古风制图的小窍门了,回顾一下之前讲过的营造出“水彩”的质感和氛围的重点:
1.素材
2.纹理
3.色彩
本次古风图纸的制图重点其实依旧会围绕这三点展开,但是和水彩的侧重不同。首先重中之重在于,我们为什么需要绘制“古风”图?
可以理解,当一种画风能直击我们审美的时候,喜欢的人就会多,分享的人也会多。
这并不能简单概括为一件好或者不好的事,美好的图纸风格值得被大家宣传,但同样的,当大家都认为一样东西“好”的时候,投其所好的人也将要比比皆是,甚至会有很多人莫名其妙非要给自己的图纸包装上“古风”,显得好看、大气,所以希望我们在了解这个风格之前,首先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古风图纸”。
我的理解是,当一个项目或作品主要的落脚点在于“传统”“文化”时,可能是项目基地本身就在历史悠久的地方,也可能是设计的切入点以文化入手,也可能是设计本身就是古建或者很中式……诸如此类,凡是落脚于“传统文化”的,都是适合古风的。
但是假如你只是做一个儿童游乐园、体育公园或者以体验现代科技为目标的高科技园区等,不必强行生搬硬套所谓的文化、复古,只要依据你的设计风格,将儿童游乐园的图纸做得可爱亮丽,将体育公园的图纸做得朝气蓬勃,或者将科技园的图纸做得赛博朋克(bushi)等,都能够完美地将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来。

可爱风格图纸(作者自绘)

真实风格图纸(图源徐昂扬)

赛博风格图纸(作者自绘)图纸的不同风格是表现的手段,其重点在于更加贴切地向他人传递你作品的核心,应当是锦上添花的辅助,而不是画蛇添足的累赘,或是浮夸的炫技。
总之,作品本身、你希望传达的主旨和你的风格三者应当是协调统一的才好,不要因为一时兴起,或者盲目跟风而滥用所学到的技巧。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绘制一些古风图纸,拿之前有幸跟着导师一起做的榆林项目举例,具体项目图纸和视频可以参考本推送凌霄塔片区优胜方案解读:王向荣教授对话古城,联结历史引领未来|榆林凌霄塔片区设计大师邀请赛https://mp.weixin.qq.com/s/sPp_CHYVB10mGGBaCM4yUQ

(作者自绘)

(作者自绘)

(作者自绘)
具体的榆林项目彩平、剖面和分析图绘制步骤会在Needle制图俱乐部中以视频形式分享给大家,包括制图思路、构思、配色、素材处理和质感处理等,欢迎大家加入俱乐部收看具体实操视频讲解!!!
下面将一些对我而言制作古风图纸的纲领性内容分享给大家。下列方式是我目前绘图过程中总结出的很适合我个人的方式,仅供大家学习参考,也许还有更加便捷、高效和适合你的制图方法,但总之希望下列内容和素材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可以坚持探索更多的激发和风格!


上图是我们组在研二时的园设作业,效果图部分全部由我绘制,当时就采用了简单的古风拼贴做法。除了平面图等对画面内容限制较大的偏重于客观内容表现的图纸外,其他如效果图、鸟瞰图甚至剖面图都是可以在画面内容上加工以形成古风效果的。
或者不如说,抛去配色等其他因素不看,只要当你的画面中出现了这些古风素材,整张图纸也会被带动变得古风了。
如上图,其实删去这些古风人物、树之后,就是非常简单的平时大家也常用到的便捷快速拼贴图法。但更换了素材后,现代的拼贴风立马成为了古风。
除了这种方式外,曾经流行过的马克笔植物素材也很适合做水彩风的图。








这是一些适合在古风图纸里用的素材们,相信大家应该见过很多次,用法可以直接参考我上图的方式,已经打包分享啦。

纸纹是古风画面至关重要的一步。
之前在水彩画风分享中也讲到了“纹理”,这里将纹理的重要程度提高一个档次。
一张普普通通的图,只要叠加了古风有纤维感的或者洒金的纹理后,效果立竿见影。
古风纸张会让你的图面直接从上周变成商周的(但切忌过分夸张和突出“古朴”而忽略了画面本身需要传递的信息)。
因为电脑绘图出来的效果十分光滑细腻,但叠加纸纹后会有深浅变化,像是真的画在纸上一样。下图为北林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左右两边对比可以看见添加纹理带来的“古朴”气息。


(作者自绘)

(作者ps截图)一般来说我会用正片叠底,线性加深,针对不同的纹理可能会需要调节色阶和饱和度。
下面是一些我个人常用的纹理,大多数是偏古风的。

这部分我的建议是:
使用自身带有颜色的纹理(比如复古的黄色或者棕色等)时候需要单独针对底纹进行调色,不要让纸张纹理自带的色彩破坏整个图面的色彩关系,以及新手要注意绘制古风图不代表就是画黄(一种色彩)图,古风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表现方式,大家可以多尝试各种风格的图画法。

色彩正式讲解前,依旧来欣赏一些看起来很古的画们:



(图源:日本江户时代 樱井绚 樱花花谱)



(图源:圆明园四十景)

(明 仇英 游船图38x38船人形图)

(明 仇英 渔笛图 绢布)

(明 仇英 枫溪垂钓图轴纸本)
相信大家在逛美术馆、博物馆的时候看见一些古画(纸本或者绢本)都会第一反应觉得它很“老”、很“旧”,这就是我们对古画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当然造成这种观感的原因就是存放时间久远、颜料的氧化和各种磨损。
如果大家观察一些不易褪色的矿物颜料作品或者当代人绘制的国画时,其实不难推测在几百年前那些泛黄的褪色画卷们也曾光彩照人、鲜艳明丽过(部分很矜持的画作除外)。同时也再次说明了中国风、古风并不局限于偏灰、偏黄,亮丽鲜艳也是一种古风表现。
(北宋 赵佶 戴胜图55x59)

(北宋 赵佶 花鸟图册58x56)

(北宋 赵佶 梅花绣眼图页绢本24.5x24.8)
但我们现在要做旧,因为我们需要将一幅画变得富有年代感而刻意人为添加了许多时光的痕迹——比如日晒久了、存放久了的褪色效果。掌握这个规律后,可以发现基本上只要做到“低饱和度”或者“莫兰迪配色”,就可以顺利营造出“古风”的氛围。

(图源:桃花岛东岸设计)
下面对于“色彩”部分总结两点:1.这些给人“古风”感觉的颜色大多数是“偏灰”“低饱和度”的。2.整个画面而言,“有色”部分占比很少,大多为“无色”或“纸色”。
这里继续给大家推荐一些配色小窍门第一个是“http://www.2kil.com/(中国传统色)”,上次也有推荐过,里面的配色基本都是我国艺术品中的常用色,用这个网站里的配色方案画出来的图会很古风。

(中国传统色网页)
第二个是“色采”app,当你找到一幅很喜欢的水墨画、或是古画想要提取它的配色,就可以拖入app直接生成色卡。

(色采app宣传图)或者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色板:


(作者ps截图)
我这里常用的是日本和中国传统色。
有自己的色板可以事半功倍,形成自己的制图风格,大幅度提高效率,尤其在绘制部分分析图的时候,能够让全组图纸风格和色彩协调统一。这些颜色都已经分享在链接里了,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
下图放一些我自己绘制的偏古风图纸,大家可以参考配色和色彩占比。




(作者自绘)
这是我本科时候古建作业,可以很明显看出整体主色是偏灰的,有色的部分在画面中的比例很低,并且这些颜色也都是低饱和度为主。
包括在平面图中也可以采用刚才的规律:

(作者自绘)
在彩平里尽可能使用偏灰、低饱和度的绿色,画面整体色彩倾向一致(比如暖色就都偏暖,冷色就都偏冷,可以有极少数的重点部分使用跳脱的色彩强调)

作出古风图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先后顺序):素材、纹理、色彩
古风素材或古画抠图的素材、纤维纸感强或洒金的纹理、低调偏灰的配色都可以让画面非常显古!
古风图纸看起来十分典雅,很适合在方案中作为点睛之笔出现几张,但如果一整个方案的图纸(作业竞赛或者纯粹炫技等可以除外)都是古风绘制,可能会增加图纸信息读取难度。
毕竟我们画图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表达准确且丰富的信息,氛围感是信息的一部分,但最好不要喧宾夺主。
下面!是上文提到的一些素材:包括树、笔刷、纸张纹理、色板、字体和中式纹样,分享给大家!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DPmZl_h2aHHE-PT3ZHDxg提取码:haha(这是之前水彩风格分享的素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UfbflVbsNTmB9CotKYouQ?pwd=k7mc提取码:k7mc (这是本次古风图纸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