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经验分享
非常感谢罗老师对我地理学习的肯定,感谢罗老师给我向大家分享地理学习经验的一次机会。下面我将详细向大家介绍从高一开始到高考前一天我的地理学习规划。
高一的地理知识点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但大部分知识点在初中都有所涉及,而初高中自然地理的区别就在于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自然地理现象的原理,并且总结规律,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因此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就要转换思维,不能向初中一样将自然地理的知识点死记硬背,应当理解其中的原理,这样在考场上我们就可以通过题中的一个线索推理出所需要的答案,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知识点背诵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尺度判断在自然地理中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技能,由于初中地理没有这个概念,因此我们要在做题时尤为重视题干问的尺度是像某种地形区的大尺度还是像部分地貌的小尺度。尺度找错了,答案逻辑性连贯性再强也是所答非所问,徒劳无功。就这一点而言,我建议大家在判断不清时可以向老师求助,自己慢慢体会,不要过于心急。当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高一我们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没必要刷太多题,推荐大家在假期观看地理纪录片或去一些著名的风景区旅游,游玩的同时可以观察体会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岩石类型,历史文化,并思考一下他们的成因。这对高三学习很有帮助,因为高三的模拟题甚至高考题,都会用课本以外的现实景观或地理现象作为背景,更加灵活贴近生活。
高二的地理知识点增加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考察更加灵活,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答题时要尽量多写,秉承写多不扣分,写少不得分的原则作答。在人文地理部分为了快速找到思路,老师一般都让大家背口诀,但是我们不能被口诀限制了思维,按照口诀得到的答案往往只能达到及格分,要想达到优秀,还要在题干里提取信息,高考题题目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有价值值得用来分析答案的。如果此时你发现口诀写完了,题干中也没有其他信息了,此时应该考虑答题的深度,即将答案中的一个点按照原因现象结果三段式进行作答,理清逻辑链条,思维之间衔接要紧密就像数学推理一样,不要认为答案简单就有步骤跳跃。由于人文地理答案多,角度广,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对考生的答题熟练度要求高,所以在高二我们一定要多刷题,并且注重订正答案再复测,建立自己的程式化答题框架。
高三是箭在弦上,最为紧张的一年,在这一年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绝不能只靠老师讲课。在课下要主动刷题,并且和老师约时间面批,当然如果你的地理成绩还不错,我也建议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弱科上。高三一开始的大一轮复习可以让我们迅速唤醒高一高二的知识点,我们这时一定要下功夫去背,因为这是唯一一次力挽狂澜的机会了。只有高一高二的基础扎实了,我们才能学习一些技巧性的内容,向高分冲刺。如果大家学累了,感觉学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选择基础题找一找信心,不要一心执着于偏难怪题,要相信高考题绝对是常规题。高三注重题感的培养,每天不用花太长时间在地理上,只要保障有30分钟认认真真做地理题即可,保持题感,防止手生。我记得在高三时我为了补习化学,一个星期没看一眼地理,再做大题时做题速度明显下降,并且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距离高考一个月,这是我们最后的冲刺。答题技巧就尤其重要,比如时间的分配,做题的顺序,这些都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自身情况,向老师询问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考试技巧。我在这里分享一个比较通用的答题技巧,只有在背水一战时才可使用:如果距离考试结束还有5分钟,你却有三道大题没写完,此时要观察每题各多少分,先写分值低的,因为分低的要点少,逻辑要求低,只需要把关键词写出来就能得到一半分,而对于分值高的题目,往往需要把因果关系写清楚才能得到分。类似这种技巧并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考试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如果感觉自己总结不出来这种技巧,建议大家到正规合法的课外机构进行一对一补习,但没必要上太长时间,浪费钱。我从高一开始到高三结束,地理在课外班只补习了10个小时。补习的目的在于画龙点睛,短而精最好。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有胆识,有毅力。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预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考入理想的大学!
2023届10班 王云程
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