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什么用?怎么用?
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精细化管理粉墨登场。
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扬“共享精神”,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出精益生产思想,精细化管理发展壮大。
说完了前世,到底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是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地的过程。
再简单些。
六个字——抓大、放小、管细。
为什么要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效益最大化。
建筑工程,一寸光阴十寸金。
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细节方面管理?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改善优化管理理念
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将管理模式应用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为此,需要改善和优化管理观念,管理者应积极学习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并通过交流会议分析当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建设内容和企业发展为起点,不断完善管理认知结构。
此外,还应给予员工专门的问题反馈机制,使管理层了解管理模式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确保与企业具体情况相吻合,大大提高有效性。
二、创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作业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确保安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作业人员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二是企业方应采取强制性措施,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作业人员。为此,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工序进行作业,提高管理效率。
此外,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在项目设计阶段组织各部门设计模型,并分析成本管理和造价等因素之间的实际关联,建立管理监督制度。通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参与控制管理建设,形成全员监督的管理环境,避免图纸设计技术不规范的问题。
三、 精细化管理施工质量
首先,遵循相关标准,明确项目质量验收内容,保障质量验收工作的合理有效性,并确保每个施工工序都按照标准进行自检。
在实际管理中,需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管理和控制,确保材料规格和型号符合国家标准。制定健全的质量验收标准,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从根本保障施工质量。对现场材料和设备进行规范管理,根据性能和规格制定管理对策,确保施工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每个工序的状况,对施工角度、质量等进行密切监督,将每个工作细化到负责人身上,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标准。
四、 精细化管理施工安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层应注重人员安全,关注施工环境和作业人员的身体情况,不能牺牲安全性追求速度。此外,企业应定期培训相关施工工艺技术和规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在此基础上,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增强施工环境的安全性,有效控制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及时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据项目设计和实际施工计划,全面细致地分析施工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施工活动安全和成本控制管理。
五、 精细化管理施工进度和预算
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将整体计划细分为具体的子项目,并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工程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侧重于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工程造价和预算编制,确保成本控制管理要求能够贯彻到具体的施工工序和部门职责中。
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对项目工程进度和资金配置的管理力度,整合财务数据和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等信息,借助信息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支出,避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成本支出,从而影响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一下: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精细化管理的强有力支持,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配合,合理设计施工体系,进而确保施工质量。而安全,始终是衡量工程质量的唯一标准。
航大工管,祝您做好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