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炳哥全面解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考研备考
北京交通大学直属教育部,是“211工程”大学。其学校本身的学术氛围好、师资力量强、人脉资源广,社会认可度高,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单位、银行、会计事务所、金融部门、中外大中型企业等。
相对于人大、央财和外经贸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低,毕竟报考人数少很多。
一、专业课指定教材
参照北京交通大学“820经济学综合”考试大纲,指定参考书目为: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于参考用书,说明几点:
第一,从北京交通大学820经济学的大纲来看,其知识点都是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布兰查德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考点。
这两本学校指定的教材都是很经典的书,所以能把这两本书吃透就足够了。
第二,从历年真题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学的题和教材结合的很紧密,不属于深挖知识点那种的。
但是其考题特别考察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建议在看书时要做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和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相配套的练习题,以提高分析能力。(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典型题现在已经上线,公众号后台回复“平狄克微观”可低价购买)
第三,平狄克《微观经济学》这本书不难,可以直接上手,即可以不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直接看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即可;
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有点难度,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难度高于曼昆《宏观经济学》),而且很少有高校用这本书,所以要多花点功夫在这本书上。
不过,我们有这本书配套的题库,题库中部分考题就是北京交通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因此,跟着我们课程来学哦,有课程,有题库,有高分。

二、专业课考试题型
北京交通大学“820经济学综合”考试题型相对稳定,具体为:
(1)简答题(共4小题,共30分)
(2)画图分析(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计算题(共3小题,共50分)
(4)分析论述及材料分析(共2小题,共40分)
关于专业课考试题型,说明几点:
第一,画图分析题,题目比较新颖,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多注意书中的图形,以及对图形的分析,同时要加强考前图形画法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
第二,材料分析题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要求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加训练。
第三,题型中计算题分值占50分,属于分值很重的部分,但是计算题难度不大,要多加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以防计算错误失分。
三、考试难度
历年来,北京交通大学“820经济学综合”的专业录取情况如下(括号内为推免人数):

从历年复试线可以看出,除产业经济学这个重点学科的复试分数线在360左右,其他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都在350左右。
2021年,由于数学和专业课不难,复试线上涨,被录取的都是高分。
但是相比其他财经类高校,竞争不是很激烈。对于一些跨专业考试的考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要看到,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专业课得分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考题有难度,另外考生基础不是特别厉害,毕竟报考的考生绝大部分基础一般。
四、复试情况
统考科目总分为500分的专业,按照初试成绩(满分500分)和复试成绩(满分350分)的总和排序由高到低录取。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复试成绩满分350分,及格分为210分)不予录取。
五、802考试大纲
微观部分
(一)绪论
最优权衡取舍、价格决定机制、市场的关键角色、理论模型的作用:经济学的预测和解释功能。
(二)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与供给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的因素、无差异曲线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角点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图形表述;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的叠加过程、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曲线的影响。
(三)不确定性与风险
定量语言对风险的描述;风险的偏好和降低风险的途径;各类生活成本指数。
(四)生产
一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等产量线;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比较;长期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
(五)成本
成本的测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区别;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
(六)竞争性供给及其市场分析
短期市场供给弹性对市场供给的影响、竞争性市场行业长期供给曲线;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竞争性市场的效率、最低限价、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进口配额与关税、征税或补贴的影响。
(七)市场势力
垄断、垄断势力、垄断势力的来源;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买方垄断、买方垄断势力及其来源。
(八)有市场势力的定价
攫取消费者剩余;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负荷价格、两部收费制、捆绑销售。
(九)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分析;寡头垄断各种模型,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伯特兰模型、主导厂商定价模型、卡特尔定价模型、囚徒困境分析。
(十)要素投入品市场
竞争性要素市场;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十一)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一般均衡分析;三个效率分析;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十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质量不确定性和“柠檬”市场;市场信号的传递;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信贷市场及其他市场的解决办法;道德风险的含义及解决对策;私人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十三)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正负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性的方法,收费、制定排污标准、可转让的排污证、回收、与产权;公共资源、公共物品及公共物品供给。
宏观部分
(一)绪论
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变量。
(二)商品市场
GDP的构成、商品需求、均衡产出的决定。
(三)金融市场
货币需求、现代银行体系与货币供给的决定、均衡利率的决定。
(四)模型
商品市场与曲线、金融市场与曲线、模型、宏观经济政策与模型。
(五)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上的宏观指标、工资决定、价格决定、自然失业率。
(六)模型
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模型;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供给冲击的影响。
(七)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失业;菲利普斯曲线的早期形式、变异、菲利普斯曲线和自然失业率以及货币中性;通货膨胀过程与菲利普斯曲线。
(八)美国次贷危机
由房地产危机到金融危机、政策的运用和局限性、缓慢的复苏。
(九)增长的事实
1950年以来富国的经济增长;从时间和空间上更为广泛的考察;考虑增长的基本框架。
(十)储蓄、资本积累和产出
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不同储蓄率的影响、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
(十一)技术进步与增长
技术进步与增长率;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对增长事实的解释。
(十二)技术进步
短期、中期与长期:短期的生产率、产出和失业;生产率和自然失业率;技术进步、工作搅拌机和分配效应。
(十三)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商品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
(十四)开放经济中的商品市场
开放经济的曲线;均衡产出和贸易余额;国内或国外需求提高的影响;贬值、贸易余额和产出;J曲线;储蓄、投资和经常账户余额。
(十五)产出、利率和汇率
商品市场的均衡;金融市场的均衡;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应;固定汇率。
(十六)财政政策
一个总结:政府预算约束:赤字、债务、政府支出和税收;李嘉图等价、周期性调整的赤字和战争融资;高债务的风险;货币融资。
(十七)货币政策
一个总结:最优通胀率;货币政策的设计;危机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