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争」对线基本原理(试作)
前言:作者在接触互联网时便产生了分析互联网群体的想法,近来才抽出时间,并在asoul相关战争中积累了资料。由于作者知识水平有限,经验也有限,初次尝试分析,不完备的部分请多见谅。
撰写本系列的目的:尝试从战争的角度解读这些冲突,构建一个清晰的互联网行为关系网。
本文为试作篇目,主要介绍网络战争相关的基础关键词。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词汇作者都予以了战争化的新名字。黑粗体是新提到的关键词,红粗体是将在后文介绍的关键词。
网民:网民是互联网战争中最常见的战斗力量。每一个参与到互联网讨论的人都是网民。
阵营:阵营是多个网民的集合,不同的阵营有许多不同的结构。一个网民可能同时存在于多个阵营。阵营可以近似理解为圈子。
阵地:一个阵营可能下辖多个阵地。不同阵地之间也许会有一定的差异。阵地可以近似理解为平台。
负伤:负伤,即退出讨论,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通常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
对线:两个网民之间相互攻击,解释,辩论,就是对线。对线会同时消耗两个网民的精力,消耗速度与网民的个人素质有关。
精力:精力相当于网民的生命值,当精力归零时该网民将会负伤。
精力回复:A阵营的有效阵地能给A阵营的网民予以精力回复,值得注意的是,精力不分阵营。如果某网民同时在AB两个阵营中,则这两个阵营的有效阵地都可以给他提供精力回复。
有效阵地:阵地概念的扩展概念。对于一个有效阵地,它应当可以持续产出该阵营相关的正面内容,比如同人文,同人图,以及网民对相关话题的有效互动。
无效阵地:阵地概念的扩展概念。无效阵地失去了有效阵地的功效,仅是该阵营网民的一个集合。无效阵地有演变成有效阵地的可能性,但需要消耗该阵地中网民的精力来升级。因此无效阵地向有效阵地的演变需要足够的网民数量。
下一篇预告:网络战争中的冷兵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