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入门:绽放的时间性 &活在当下的意义
作者 B站心理咨询师 余颖慧
大家好!我是颖慧。今天想跟大伙聊的是:绽放的时间性和活在当下的意义。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体会?走在路上,忽然一阵风吹过,你感受到清风拂面。那一瞬间,你像是突然回过神来,呆愣了一会儿,才看清自己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也许还会生出一种:“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的恍惚感。让时间回到清风拂面之前,你走在路上,耳朵里塞着耳机听音乐。你的脸看起来很平静,但思绪却像高速的直通列车,带着你到处穿梭。你想着:终于周五啦!今晚要好好看部电影,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真的好挤啊!如果在市区有套自己的房子就好了。只是房价太高了,猴年马月……哎!如果大学毕业的时候,听爸妈的话去考公务员,现在的生活会完全不一样吧?(我现在)这份工作真的很鸡肋,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钻石
的心,哎!想辞职……。你看,我们走在那条路上,身体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地点,但我们的注意力却对眼前的环境熟视无睹,思绪不断的切换场景,时而回忆起过去,时而涌起情绪,时而规划未来,直到那阵风吹来,清风拂面,我们的注意力通过身体的感觉,回到了当下的现实场景里,仿佛在那个瞬间,我们才注意到周围的树枝摇曳,树叶沙沙作响,行人三三两两,一个孩童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经过你的身旁。
现象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了“绽放的时间性”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指出,我们的思绪是活在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一条“主观”的时间线上。
活在过去,是指我们过往经历留下许多记忆,这些经历和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比如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的经历、学过的技能、吃过的亏、受过的伤,会影响我们当下对世界的体验,并指导我们的行为。活在过去意味着,虽然过去已经逝去了,我们不可能像穿越小说的主人公那样回到过去重新活一次,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回忆,重新体验到过去某个时间点的感受,重新活一次当时的感受。也就是说,身体还在当下的客观世界里,但在体验或感受上,我们活在了过去。
而活在未来,是指我们可以通过预期或者想象,去为自己的未来的计划。比如买房子,在看房的现场,我们会通过想象和预期,构想着未来自己生活在这房子里的场景。阳台窗外有一片绿地,坐在这儿喝咖啡一定很惬意。也会想象卧室、书房和客厅的布置。我们通过这样的想象和预期,来确认这个房子和自己是否合适。再比如,公司给我们制定工作指标,根据指标呢,我们会罗列已有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计划,预期自己能否完成它。预期、想象和计划是我们人类非常高级的技能,现在随处可见的广告,就是利用了人的这种高级能力。它通过呈现一个非常美好的场景,让我们将产品和美好生活关联起来。比如将口香糖和飞机上的美好邂逅放在一块儿,当我们想到自己可能靠近他人时,就会关联到这款口香糖带来的美好际遇,从而刺激我们的购买欲望。
现在我们知道啦,我们的思绪在这条线上跑来跑去。一会儿活在过去,一会儿活在现在,一会儿活在未来。
现代人高效的生活是怎么困住自己的?
接下来我想再聊一聊,在以上内容的视角下,现代人高效的生活是怎么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困住的?
先来看看,我们的日常生活可能有的样子。下班回家感觉很累,打开手机里的买菜APP,手指点几下,半小时后,菜就送到了家门口。我们不需要去菜市场,也好像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有时候不想煮饭,打开软件点一份外卖就行了。拖地呢也很辛苦,买个扫地机器人吧。我们追求高效、轻松的生活,把很多事都交给了高科技,节约下来大把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工作,用来放松。那放松的时候我们会做什么呢?可能啊,忍不住刷刷短视频,手指一直滑滑滑,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一两个小时了。这一两个小时,明明是想放松的,却感觉越看越累,甚至回忆不起来究竟看了些什么,只感觉脑子迷迷糊糊的。
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我们感觉越来越匆忙,越来越焦虑,甚至感觉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自己在生活,但却体验不出什么特别的滋味。有时感觉,自己像是生活的匆匆过客,像是个旁观者,缺少某种生动的体验。
这让我想起《小王子》这本书。起初,对狐狸来说,小王子是个普通人。对于小王子来说,狐狸也是只普普通通的狐狸。但因为小王子驯养了狐狸,他们之间有了情的“羁绊”,这种(情的)羁绊,对我们而言也非常的重要。可因为高科技代劳,我们和生活的羁绊变小,也变轻了。比如,在APP里看菜的图片,与(你)亲自去菜市场买菜,看着菜谱老板带着褶子的笑脸,听他用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跟你打招呼,这种置身于其中的体验,是APP永远给不了的。再比如,扫地机器人定期清扫房屋,让我们不需要亲自动手,这样我们也就无从体验亲自动手使地板焕然一新带来的满足和喜悦。高科技的代劳呢,确确实实让我们轻松不少,缓解了我们的很多压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剥夺了我们投入生活的机会。
投入:是产生羁绊的体验,是活在当下
这里说的投入,是产生羁绊的体验,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不断带来新的身心体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体验,拼凑出生活的质感。而当我们越来越少投入生活,身心体验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呢,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思绪的运作越来越多。就像一棵小草的根茎,被慢慢拔(剥)离土地。我们逐渐脱离与当下的关联,活在记忆里,活在情绪里,活在对未来的规划、想象里。我们越飘越远,远离了现在。这样,我们(可能)因为回忆过去而倍感痛苦,也可能因为担忧未来而焦虑得睡不着觉。固然,过去和未来对我们都很重要,都有独特的意义。但是,我们的当下也一样重要。我们日渐失去的“当下”这块阵地,需要慢慢找补回来。事实上,早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前呢,我们就已经在运用“活在当下”的理念了。比如:正念,通过掌握呼吸节奏、连接身体,让我们回到身体的知觉,回到当下。或者去旅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慑我们的灵魂,引发我们的共鸣。还有,失眠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某个脚趾上;或者默念某一串数字,这样就可以停止胡思乱想,让我们顺应身体需要,尽快入睡。
OK,我们今天聊到了海德格尔,绽放的时间性,这个概念引申出:高效的生活,是怎么促使我们焦虑、痛苦的。最后,(我们)聊到了“回到当下”的治愈性。
好了,本期视频就聊到这儿了。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探讨,我们下期视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