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一场谈话:入局者并无区别

2023-03-15 11:57 作者:登凳櫈瀓  | 我要投稿

妈妈和大姨开视频聊天,听着音调越来越高,过去看看,听了一会儿,又又又又又……是因为之前发生的某事,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了,反正不是正在发生的事。

妈妈越说气越大,大姨在一旁【逆】势开解,“你要这么想”,“你不要那么想”,“人家谁谁谁都怎么样”,妄图把妈妈的火消下去,结果,不但消不下去,如果不将注意力移过去,【本来无关】的俩人就得吵起来。

有什么意义?


起因:妹妹和妹夫开语音对骂被妈妈听到,对骂的原因——外甥女考试成绩不及格,妹夫把责任全推给这边,“你们怎么教的?”、“教出个这么不要脸的东西!”、“看我回去不打死她!”、“NMBD”(父亲说女儿不要脸,明知丈母娘生着病,不管丈母娘在不在旁边,国粹不离口)……

俩外甥一男一女,从小就在这边生活,小的11,大的13,全是妈妈在照顾,13年啊13年!这次妈妈生病住院才去那边生活,没一个月就抱怨开了:头疼。

然后就发生了这事,这边教不好,那边可以教,骂人、发脾气有什么用?而且真是这边教的问题吗?交给那边的时候,大的名列前茅,小的也是中上,为什么到了那边能考不及格,不想想这个,骂人、发脾气有什么用?骂人、发脾气,知心里有气,随便找个理由发出来,可以理解,但能改变任何事吗?打骂可以让外甥女成绩恢复吗?威胁谁啊?想想事情做出来能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了吗?不想,有气,想发就发了,发完下次继续。


妈妈和大姨说这个事,大姨说都是妹妹的错,不应该让妈妈知道,而且凭她的印象,觉得妹夫这人不错,哪儿哪儿都好,怎么看怎么满意,肯定都是妹妹的错!

妈妈一听炸毛了,好家伙,都是【我的】女儿的错,你是不知道那边如何如何,当即把从妹妹那儿听来的一顿述说。

一番你来我往,大姨得出结论:摊上这么个人,没办法,你要怎么想,不要生气。

最后,不欢而散。


大姨说的对不对呢?对也不对,对的是说的是局外人遇到类似情况采取的办法,应该如何,不是局内人正在经历者采取的办法,面对某种情况,要如何。妈妈想的是:“我给你们那边养了十几年孩子,担了不必担的责,最后换来的是被骂!我怎么那么贱啊!”

妈妈说的对不对呢?对也不对,叙述的是妹妹单方面的说辞,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不知道


回想当时,注意到这个事情时,已经过去了,只知道妹妹在发脾气,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听说那边因为外甥女考试成绩不及格而大发脾气,因为这个,妈妈、妹妹都在生气,为了不让妈妈生气,把妹妹吼到一边去了。


入局者没什么区别:那边因为姐姐对妹夫说了外甥女什么,妹夫朝这边发脾气,妹妹因为妹夫的言语对其发脾气,妈妈因为听到自己被骂而发脾气,我因为不想让妈妈发脾气而发脾气,【都是因为什么】,因为“我的”什么。

其间,想法在进出,愤怒在流转。

入局目的不同,都在发火,须灭火者,我扮演的是这个角色,灭火,不能有所偏颇,不能把自己的角色摘出去,既已入局,和在局内者并无区别。我和你,我和Ta都一样,【开解本性】。


本性就是:事情是共同造成的,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你,为一个整体,同时存在,都有责任。出了事,把功或过都推给一方,这是歪理。

推给一方,另一方不乐意,于是,就争起来了。


可以说,一旦开口,没对的,开口即偏颇。


因听谁说了什么,不经查证(不经历)妄下结论,在交流中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而东拉西扯(与正在讨论的无关),最后,将责任推给对方。


最后,妈妈说,没法说不说了,管不了不管了。不知道她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我只能说灭火的方法,至于用不用,还生不生气,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


另:观念不改变,认为什么好,亲近什么,重新选还是一样的结果,妹妹就是例子。婚内交往了个异性,只是换了名字的妹夫。根源在哪儿?自己这边,选择、接近的都是符合自己观念的人事物,自己的观念不改变,结果怎么会改变?!

妹妹这样,在某个面向估计我也这样,只是没有意识到,既然这样,有什么可说的?


结尾:文中描述是否觉得熟悉?不错,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读这篇文章时,什么想法被勾起来了,这是需要注意的,其他的如恐婚、讨厌一方或喜欢一方等完全没必要。我们需要面对,不需要恐惧,婚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找到那个可以与我们【一起共同面对】生活的人。

记一场谈话:入局者并无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