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的东西,总体来讲
听说想考好公务员,一定要读《半月谈》,问题是这书的内容多而杂,相对于考试类教材针对性不强,拿起书不知从何读起,放下书全都记不起来了。请问怎样能学好《半月谈》?
如果你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欲望的人,备考公务员,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看《半月谈》。
因为这玩意有毒。
半月谈的东西,总体来讲,中规中矩,长得一副老干部的样子。
但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还是左的,洗脑说教特点非常突出。
遇到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特别喜欢站在思想教育的角度分析。这对于现实中分析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但没有什么帮助,还十分有害。
当然,半月谈遇到客观问题的时候,也有分析,但往往都是浮于表面的分析,或者就是简单地套一些政策和精神,对这些政策和精神是什么,内在逻辑是什么,如何在具体实际中发挥作用,一笔带过,不作具体详细的说明。
给你的感觉就是:说得挺好,似乎都对,但好在哪里呢?对在哪里呢?朦朦胧胧。
比如说,刚看了一篇反映体制内存在各种“沉默干部”的现象,说很多干部开会不说话,谈工作不说话,说话就两三句毫无意义的应付式的话,或者就是公式化的话。


半月谈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干部不思进取、不学习、懈怠思想导致的。
这是主要原因吗?当然不是。
为什么这些人和朋友一起聊天能侃侃而谈,或者在网上能畅所欲言,又或者和关系好的同事私底下甚至能有切中要害的见解?但他们在会上,在面对所谓的组织的时候,在面对领导的时候,面对上级单位的时候,一言不发,要说也是机械式地说一些假大空的话呢?
根本原因在于体制没有给这些干部一个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的环境和氛围。 1、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对申论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申论知识的完整体系,构建申论知识架构,了解申论学习的各部分内容及知识系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技巧。考生可以根据《申论》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科学配比,并加以创新,力图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2、关注社会热点。公务员作为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公务人员,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素质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申论考试首先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申论是针对特定事实,概括事实、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文体。对特定事实和实际政策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申论文章的成功与否。其中的“特定事实”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和问题,其应对方案大致是各类媒体在现实生活所竞相报道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积累,准确领会各种热点理论,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对于准备申论考试来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应对措施保持足够的敏感。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理论和热点的掌握,要以理解和领会为主,决不能死记硬背,甚至当成现成的答案顶礼膜拜。
在公考所有科目中,申论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科目,是决定考生能否成“公”的关键一环,因为申论直接关联着其它几门学科,所以导氮教育提出“得申论者得天下”的重要论断,又提出了“申论面试一体化”的培训新思路、新策略,下足功夫在申论的研究教培上,所以才有了学员申论成绩的一路高歌猛进,才把大批学员送到了公职岗位。


为什么申论的地位如此重要呢?因为申论是“百科之王”,申论学好了,其它科目也就学好了。一是申论学的好,有助于行测提分。行测中的言语理解模块所要考察的材料辨析、选词概括、段落概括、语句排序等知识点与申论是相通的。二是申论分高的同学往往占得先机,特别是那些70+,80+的申论高分同学进面的概率超过90%。行测考试由于题量多,时间短再加上考场高压、紧张的情况,大部分同学无法全部完成,最后蒙几个选项结束战斗,导致成绩相差不大,就看谁运气好点,但申论只能靠实力。
因此,申论成为各机构必争之地,也是各大机构彰显实力的舞台。这里尤以导氮教育的申论更受学员关注和好评!就在刚刚发布的2021年各省市省考成绩中,导氮教育学员的申论成绩惹人羡慕:高分同学层见叠出。导氮教育学员被一波又一波的喜报刷屏。在分享高分学员的喜悦时,更多的同学感兴趣的是,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导氮申论连续多年高分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2022年省考大联考,等你来见证!
3、参考申论优秀范文。申论的文章写作题要求考生不仅要对一般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非常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的应用文写作和公文写作的要求。很多考生拿到材料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或者本想写议论文,写着写着就成了散文和记叙文。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建议考生们可以多阅读优秀的申论范文,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论证观点来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阅读的同时一定要多思考,不能照背范文,而是应从范文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那些违背统一思想,违背单位领导意志,敢说话,敢说真话的,靠边站都是小的,不给你扣个帽子给个处分算是好的了。
傻X才说真话。
如果我们在面试的时候,也是像半月谈这样,用一种六七十年代老干部的左派思维,动不动就站在思想觉悟的高度上对一些具体问题和现象进行批判和否定,不考虑具体实际,不尊重基层实践,只会唱高调地说教,表现出一副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伟光正的形象。
那对面那些出生于80年代,三四十岁的考官,一定会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就是,有台上领导穿着笔挺的黑色夹克,白色衬衫,对台下的大家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要求大家要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