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排名前1%的孩子,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物理成绩不理想是因为没有优秀的物理基因,孩子的天赋不行。而班级里或者别人家那些物理学霸都是因为“天赋异禀”。
就高中学习而言,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靠的是学习方法,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天赋”。
如果说学习方法是一种天赋的话,那物理学习确实需要天赋。有句话说的是:赛道不对,再怎么努力也跑不到终点,拿不了冠军。
今天就给学生和家长分享几个高中物理学习屡试不爽的学习方法。
⒈、定义、概念(必求甚解)
不管孩子目前的成绩是满分还是30分,第一要义的就是定义和概念,这个是物理学习的前提。
这是低分段的孩子想要提高到高分段的基础,也是高分段的孩子应对创新题、变形题冲刺满分的基础。
肯定会有孩子说物理的定义概念我都清楚啊,比如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加速度等等我都知道的,但是知道≠掌握。
例如孩子一定知道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会解v-t、x-t图,但是考试的时候如果出现的是x-v图呢?
本质来讲这些考察的就是速度、位移、时间三者之间的定义关系,v=x/t、a=v/t掌握这两个基本定义就可以了。
针对基本概念和定义理解的考题本质都不是难题,但是却是很多孩子的失分点。
想让孩子成为那1%不是靠天赋,而是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第一步最重要的不是背公式、背定律、背二级结论、看秒杀大招。
最重要的是理解基本概念和定义,先理解概念然后是定义然后是定律。之后才是基于此做的分析,最后才是列出相关公式,解题得到答案。
比如:参考系、加速度、平均速度的定义,什么是自由落体,怎么理解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赤道附近小、量级最大、高处比低处小,怎么理解曲线运动必定有加速度,加速度方向是怎么形式的,开普勒第三定律是什么。。。。。。
⒉、物理公式
为什么要先要求基本概念和定义再要求公式呢?因为不怕孩子不用公式,就怕孩子不会用公式。考试的时候胡乱套用,随意套用,这都是出力不讨好的。
高中物理的公式并不多,除了一些常用的二级公式(推论)比较多,但是二级公式也都是基本公式推导出来的。
比记忆公式更重要的是理解公式的来源,基本公式每一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场景,如何从基本公式中推导出二级公式。
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将公式列举在一张纸上,孩子能否分清每一个公式代表什么,都用在哪里?
熟练的做到这些就离那1%不远了。
3、物理题型
不管是物理还是其他的科目,物理的题目都有很多,但是很多题目都是可以归纳到同一题型中去的。
而同一个题型都有一样的解题步骤,比如牛二题型的解题步骤就是“研、受、合、加、运。”如果按照这种题型的思维去解决物理的考试题目,不仅正确率会上来,速度也会提升。
一般成绩稳定在70分的孩子都可以在解题的时候学会归纳题型,因为这个成绩的孩子基本功都是比较扎实的,接下来就是解题思路和解题速度的提升。
成绩徘徊在70分的孩子,一定是要掌握这个物理题型的思维,这个是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以上,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