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诸暨教师证培训:科目二必考知识点快点码住!(下)

2023-08-11 15:39 作者:诸暨上元刘老师  | 我要投稿

  14.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15.如何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16.简述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讲究语言艺术。

  17.简述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不利于因材施教;

  (1)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3)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19.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②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2.德育内容包括哪些?

  (1)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

  (2)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

  (3)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功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4)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知道。

  2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4.如何贯彻疏导性的德育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25.如何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的进行。

  26.如何贯彻长善救失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这一原则应遵循以下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诸暨教师证培训:科目二必考知识点快点码住!(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