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今日立秋!谷医堂健康管理:这份秋季养生秘诀送给你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北半球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逐渐变长。在这一节气中,秋气渐凉,天气干燥。
秋季是健康养生的好时节。立秋之后,天气依然炎热,那么立秋后怎么养生呢?
立秋之后谨防“秋老虎”
立秋之后,天气虽然会逐渐转凉,但依旧有一段炎热的时间,这段时间被民间称为“秋老虎”。这时候大家仍需要防暑降温,避免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
谷医堂中医师表示:除了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还要注意通风,降低工作环境的湿度。如果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身体的出汗和散热,有导致中暑的风险。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秋季气候干燥,若不注意饮食,会伤及脾胃,所以秋季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藕、梨、苹果等,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谷医堂中医师特别提醒:如果出现上火症状,可以适当吃一些降火的食物,如绿豆汤、莲子、菊花茶、苦瓜、芹菜等。同时应减少辛辣、煎炸食物的摄入。
补肺防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节气到了意味着秋季来了,未来的天气会变得干燥,同时夜晚也会开始凉爽起来。但是白天的温度依旧很高,因此,干燥会变得非常明显。燥易伤阴、伤肺,如果不及时滋阴润燥的话,容易导致肺阴虚,从而出现干咳、鼻咽干燥不适等症状,若阴虚火旺,则会导致周身潮热、夜间盗汗、心烦失眠等。
谷医堂中医师表示:想要补肺防燥,建议多吃一些银耳、百合、麦冬、玉竹等,这些食物滋阴效果非常好,有助身体润燥。
补水很重要
在立秋之后,气温依旧比较炎热,而人体水分流失速度比较快,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小便发黄、大便干结等症状。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这样才能保证皮肤湿润,避免皮肤干燥引起的问题。
谷医堂中医师表示:秋季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容易导致咽喉不适、咳嗽等问题。因此,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或者摆放绿植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保持乐观的情绪
秋季气温降低,容易导致心情烦躁,应保持乐观情绪。紧张、烦恼、忧伤等情绪都易导致肝气郁结,所以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要注意睡眠,避免熬夜。中医认为,秋季主收敛,应早睡早起,有利于养阴防燥。
谷医堂中医师表示:除了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外,也应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登山等,运动能够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释放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