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国开秋季中医养生基础(形考一)

2023-03-24 16:39 作者:蜜糖雪1314  | 我要投稿

1.标志中医养生理论体系形成的著作是( )

《黄帝内经》

2.孙思邈“养生十要” 之首为( )

啬神

3.中医养生学研究的对象是( )

以上均是

4.中国养生史上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是( )

《养生论》

5.我国现存第一部食养食疗专著是( )

《饮膳正要》

6.先秦时期被列为诸医之首的是( )

食医

7.“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的论断源于( )

朱丹溪

8.以下哪位医家倡导攻邪学说, 提出“养生当论食补, 治病当论药攻”( )

张从正

9.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 主要指( )

肾中所藏之精

10.气的根本属性是( )

运动

1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 称为( )

先天之精

12.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状态的认识就是( )

形与神俱

13.生命活动的主宰是( )

14. 健康第四大基石“心理平衡” 的含义是( )

以上均是

15.“天人相应” 的养生思想理论概念源于( )

《黄帝内经》

16.人体阴阳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 反映了“顺应四时, 养阴养阳” 原则的是( )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17.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 中医养生学主张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尤其注重( )的作用。

肾精

18.以下符合“养勿过偏” 原则的是( )

以上都不是

19.在中医养生学中, 先天之本是指( )

20.阴阳学说认为, 机体健康时, 阴阳之间的关系为( )

阴平阳秘

21.养生的目的为( )

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延年益寿

22.人体三大宝是( )

气精神

24.中国人正常的面色特征是( )

红黄隐隐

明润含蓄

26.中医的健康观内容包括( )

“天人合一” 的健康观

“形神合一” 的健康观

“正气为本” 的健康观

“阴平阳秘” 的健康观

31.中医养生学反映了预防医学鲜明特色。( )

32.“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即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 )

33.养静藏神的同时, 中医养生学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 )

34.中医养生学中的五脏是指心、 肝、 脾、 胃、 肾。( )

35.生命是具有生长、 发育活力, 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 ( )

36.中医认为, 精是构成生命个体的最基本物质, 是生命的主宰。 (  )

37.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 )

38.秋冬之时, 阴气收敛, 要顺应秋收冬藏的阴精潜藏之势, 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早卧早起。

( )

39.正气充盛, 可保持体内阴阳平衡, 更好地适应外在变化, 故保养正气是养生的根本任务。

( )

40.“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尽心下》)。( )

形考二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的四时顺养原则理论源于( )

《黄帝内经》

2.三宝养生论中的“三宝” 是指( )

精气神

3.与情志调节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肾在志为恐

5.下列有关情志相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喜胜怒

6.心悸不安, 精神涣散, 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 ) .

喜伤心

7.建立规律的作息制度, 要在( ) 观点指导下, 根据阴阳消长调整作息时间。

天人相应

8.四气调神是指为了顺应( ) 更迭的自然变化而采取各种调摄形神的方法。

阴阳

9.唐· 孙思邈《备急干金要方· 道林养性》 曰: “养生之道, 常欲( ), 但莫疲及强所不能

堪耳。”

按摩

10.汗后腠理虚, 湿衣紧贴肌肤, 汗湿易滞留肌肤, 伤害人体( ), 产生风寒湿之类的疾

患。

阳气

11.哪一腑被称为“水谷之海” ? ( )

12.三伏天暑湿较重, 宜食( )清暑化湿之物。

西瓜

13.关于饮食禁忌, 正确的是( )

人参忌萝卜

14.中医将食物的味道分为酸、 苦、 甘、 辛、 咸五种, 统称为( )

五味

15.属于甘味食物有( )

大枣

16.枸杞子属于下列哪类药( )

滋阴药

17.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腑是 ( )

18.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 )

19.谁在《论衡•自纪篇》 中说: “养气自宁, 适时则节, 闭明塞聪, 爱精自保, 适辅药物引

导, 庶冀性命可延, 斯须不老。” ()

王充

20.《中藏经》 说: “其本( ) 者, 得宜通之性必延其寿。”

21.调摄情绪法多种多样, 总体归纳有( )

节制法

疏泄法

转移法

情志制约法

22.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怒伤, 以忧胜之

喜伤, 以恐胜之

喜伤, 以思胜之

怒伤, 以喜胜之

23.《千金要方》 中指出“卫生切要知三戒” 是哪三戒( )

大怒

大欲

大醉

24.着装的原则包括( )

顺应四时

舒适得体

注意增减衣服

25.小便是水液代谢后排除体外的主要途径, 与( ) 等脏腑的关系密切。

膀胱

26.某些食物可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 如( )

用大蒜预防流感和腹泻

绿豆汤预防中暑

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

27.饮食养生强调( )

食养

食节

食忌

食禁

28.饮食养生可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 )

要饮食定时, 要食量适中, 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

要“和五味”, 即食不可偏, 米谷蔬果肉要合理搭配

要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病从口入

要因时因人而宜, 根据不同体质, 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搭配方法。

29.进食之后, 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调理, 如( )

食后漱口

食后散步

食后摩腹

30.休息的方法有( )

打太极拳/作画/慢跑/散步

31.人体的情志变化与体质强弱、 性格刚柔、 年龄性别和文化修养等因素相关。( )

32.在养生学中重视精神调养, 有养生先养心的说法。( )

33.人的寿命长短与合理的作息之间的关系密切。 ( )

34.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 ( )

35.大汗之时, 忌当风脱衣。 ( )

36.水液代谢的好坏反映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与否, 素有“膀胱主水” 之称。 ( )

37.《素问· 至真要大论》 曰: “五味入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入心, 苦先入肝,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咸先入肾, 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 ( )

38.饮食有节是指进食要定时。 ( )

39.情绪不佳, 恼怒嗔恚, 则肝失条达, 致使脾胃受其制约, 影响消化功能。 ( )

40.进食后宜立即卧床休息。 ( )

形考三

1.黄芪属于下列哪类药( )

补气药

2.杜仲属于下列哪类药( )

补阳药

3.我们常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来比喻人的不断运动是保持机体生命活力旺盛的基础, 这

句话是出自哪本书( )

《吕氏春秋》

4.五禽戏之名最早出自于哪本书( )

《后汉书》

5.相传易筋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 ) 创立的。

初祖菩提达摩

6.清朝的潘霞在其( ) 中将八段锦略加改编为“十二段锦”。

《卫生要求》

7.传统运动养生要领中, 最关键的是( )

守意

8.身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基础是( )

以上都是

9.太极拳源于( )

武术

10.在经络系统中,被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

冲脉

11.在经络系统中,被称为“阴脉之海” 的经脉是( )

足少阴肾经

12.下列表述中, 包含保健要穴的叙述是( )

肚腹三里留

13.下列穴位中, 哪一个是最常用的保健穴? ( )

足三里

14.下列哪个不是神阙穴的别称? ( )

丹田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膏肓穴是督脉要穴, 长期艾灸此穴, 可以调节督脉经气, 调整腰部气血, 起到补肾的作用。

16.哪一本书被丹波康赖编入《医心方》( )

《素女经》

17.耳穴贴压常用药物籽的药理功用为清热解毒、 祛暑止渴的是( )

王不留行籽

18.膏滋方的“膏” 在早期曾被称为( )

19.六字诀中的那个功法可以补肾气()

20.刮痧是以() 为基础, 通过良性刺激, 使刮拭处充血, 改善局部微循环。

中医皮部理论

30.内养功的练功姿势有( )

侧卧式

仰卧式

31.在养生学中重视药食结合, 但以食养为先。( )

32.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

33.乌头反半夏。( )

34.传统运动养生是以现代医学理论指导健身运动。( )

35.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要经常而不间断。( )

36.针灸、 推拿只能治疗疾病, 不能用以养生。 ( )

37.常用按摩养生的手法有按法、 揉法、 摩法、 推法、 抖法、 搓法、 击法、 拿法、 擦法、 点

法、 捻法、 掐法等。 ( )

38.气海穴养胃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 通过调补胃气, 使人体正气旺盛, 健康长寿。 ().

39.在慢性病发作之前进行艾灸, 以起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 )

40.在气功修习中, “动” 与“静” 既是相对的, 又是辩证统一的。()


2022国开秋季中医养生基础(形考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