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位抗日名将回忆南京保卫战:王耀武宋希濂都拼了命,杜聿明周振强表现如何?

2023-05-15 19:52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在1959年第一批特赦人员名单中,我们看到了徐州“剿总”中将副司令杜聿明、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中将主任宋希濂、 浙西师管区中将司令兼金华城防指挥周振强等熟悉的名字。

据当年同在功德林学习而稍晚或很晚特赦的黄维、文强、沈醉、康泽等人回忆,这些人第一批被特赦,同学们都认为理所应当:他们在抗战中是立有大功的!

同学们这样认为一点错都没有,重温八十六年前的南京保卫战,就会发现我们熟悉的王耀武还没当上司令,他当时是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少将师长,杜聿明是当时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陆军装甲兵团(装甲兵组成的一个团,不是军以上的兵团))少将团长,周振强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亦称铁卫队)副总队长兼第一旅少将旅长,三十六师中将师长宋希濂当时的军衔最高。

这四位抗日名将在特赦后都当了文史专员,在《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里,集中收录了宋希濂的《南京守城战役亲历记》、杜聿明的《南京保卫战中的战车部队》、王耀武的《南京保卫战的回忆》、周振强的《蒋介石的铁卫队——教导总队》。

这四位抗日名将的回忆文章,充满了硝烟战火和慷慨悲歌,周振强在此战过后又悲又愤:“守卫南京的部队官兵,除了三十六师全部和教导总队少数部队渡江,以及粤军邓龙光一部突出敌人包围外,其余全部覆灭…………高级将领到了稍有危险时,就抛弃部下不顾,各自抢先逃命,真正抗日的是大多数中下级干部和全体士兵,他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他们才是真正抗日的无名英雄!(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周振强回忆录)

本文主要是缅怀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抗日英雄,所以当时的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在修建防御工事是如何用烂竹子抹水泥建豆腐渣工程,桂永清如何侵吞三万参战人员薪饷和十万元犒赏费,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第二旅旅部中校参谋廖耀湘如何化妆成百姓潜逃,这些暂且略过不提,有时间再开一文细说,咱们接下来还是看看这四位抗日名将及其麾下勇士们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

1937年11月22日上午,三十六师中将师长宋希濂赶到南京的时候,麾下三千多人几乎全是新兵——他原有的一万多老兵在淞沪会战时基本打光了,宋希濂回忆:“自‘八一三’上海战争一爆发,我就率所部第三十六师约一万人投入战斗,在江湾天宝路一带,与敌军周旋了两个多月,无日不战,伤亡逾万,这一期间曾有三个补充团拨给我师,有许多士兵姓名尚未登记,便在阵地上牺牲了。”

宋希濂的三千残部,被唐生智安排在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线,教导总队则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布防,以拒由京杭公路来犯之敌。

宋希濂在9月刚被“晋升”为七十八军军长(虚职),但是他的部队却只有那三十六师三千残兵,到了南京后,又补充了四千人,但是战斗经验几乎为零:七千多人的一个师,很多新兵从来就摸过枪,射击要领一点也不懂,宋希濂把部队拉到防线上,一面构筑工事,一面还得从头教授射击,没有靶子,就弄了一些石灰堆,能打出一股白烟的,就算命中目标了。

宋希濂不容易,王耀武更难,当时的部队别说齐装满员,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赶来参战的六十六、七十四、八十三,这三个军加起来还不到四万人。

王耀武的五十一师奉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之命防守淳化镇,他到了阵地上一看,心都凉了:“预先做好的共识,有的用土埋着,有些机关枪掩体的门还锁着打不开,机关枪掩体的枪眼(射击孔)一般做得太大,不适用,极易被敌人发现目标,集中火力向我射击。因此官兵对阵地的工事甚为不满。”

负责工事建造的宪兵司令、南京卫戍司令兼代理南京市市长谷正伦不用上前线,所以建了很多不适用的豆腐渣工程,于是拿命来拼的王耀武只能自己动手,下令弟兄们放下枪炮全力抢修工事。

12月7日,正在抢修工事的王耀武收到情报:日寇正经句容向我前进,距淳化镇已不足三十里!

12月8日拂晓,日军向王耀武部展开强攻,苏空军志愿大队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也加入了战斗,并一举击落日机两架,五十一师一五一旅旅长周志道(后升任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一百军军长、整编第八十三师师长、第五编练司令部副司令)给王耀武打电话:“苏联的空军真勇敢,使我万分钦佩!”

三零一团团长程智(上校,此战牺牲后追认少将)也在电话里说了同样的话,三零五团团长张灵甫却告诉了王耀武一个坏消息:“日机投下的炸弹,查有美国制造的字样!”

苏军油弹耗尽后无力再战,日机有美国制造的、扔不完的炸弹(王耀武还骂了很多话,这里就不说了),于是王耀武危险了:“9日上午8时,敌以步、炮、空联合向我阵地攻击……战至10时,敌战车六辆也投入淳化镇战斗,平射炮也续有增加,以平射炮集中火力向我张着大口的钢筋水泥机关枪掩体射击,我重机枪被打坏了很多。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我官兵有的被打断腿、臂,有的被炸出脑浆,伤亡很众,张灵甫也受重伤。”

战至黄昏,俞济时令王耀武撤往水西门(南京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在水西门防守=战中,三零一团团长程智程智阵亡,一五三旅旅长李天霞向王耀武报告:“八十八师(孙元良兼师长)阵地无人防守,日寇约有百余名乘隙爬上城墙……城墙阵地是固守的一道重要防线,长官部为什么不督令各部确实占领,这样南京还能守住吗?”

孙元良跑了,王耀武气得发疯,宋希濂在多年以后回忆此战还大骂孙元良“卑鄙可耻”:“孙元良于12日下午5时到长官部开会出来后,就没有回部队,脱去军装,换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鸨母为干妈,躲了一个月才混出来。”

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遭到很多参战将军的怒骂,杜聿明一向比较含蓄,讲述自己的装甲团(原名装甲兵团,但是容易引起误读)参战经历时,只是含糊其辞:12月5日,长官部命令我战车连开赴汤山附近协同某军作战。

杜聿明说“我记不清是哪一军”,大家肯定都不会相信:那么大的战役,杜聿明怎么会连自己的部队跟哪个军配合作战都忘了?

杜聿明不提哪个军,但是最后还是憋不住透露了一点:“12月12日拂晓,光华门阵地被日寇突破,守军八十八师步兵溃退,战车无人指挥,找卫戍司令长官部也无人负责。”

杜聿明的装甲团已经于1937年12月4日大部撤出南京,只留下了这一个战车连,该连三辆战车被击毁,幸存战车又在渡江时因木船失控而全部折损。

杜聿明在悲叹“这一连战车断送”的同时,还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消息是战车连一位士兵带回来的。但是杜聿明一开始听到汇报的时候,表示坚决不敢相信,直到1939年12月30日的昆仑关大战时,杜聿明部歼灭中村正雄近一个旅团后,缴获了一本“皇风万里”小册子,才发现日寇总结南京战役经验教训的时候,也谈到“这一辆战车的埋伏伏击,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

这一辆战车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跟战车团长和连长排长都没有关系:在方山战斗中被日寇击毁的三辆战车中,有两个战士既不甘心被敌人活捉,也觉得弃车而逃是耻辱,就“决心与战车共存亡,埋伏在战车内,相机打击敌人(幸存战士对杜聿明报告的话)”。

骄横的日寇居然没有打扫战场检查毁坏战车,就大摇大摆地向南京进犯,这两个战士悄悄地把机关枪从战车炮塔前后两端伸出,一阵扫射就撂倒了几十个。

受到突袭的日寇立刻散开隐蔽,连滚带爬地向战车发起攻击,但是这是一个轻步兵大队。只有迫击炮而没有平射炮和山野炮,对装甲强悍的德制坦克(当时留下的这一连战车均为德制,英制战车已随杜聿明撤出)一筹莫展。

这两个战士以战车为据点,从下午四点打到天黑,这才趁着夜色撤离,但很不幸,一位战士在撤退途中被日寇机枪和迫击炮击中牺牲,只有一位勇士归队后向杜聿明做了汇报。

杜聿明可能真是记忆力有问题,他居然没有记住那个向他汇报的战士姓名,他缴获日寇文件后才发现:“那个战士并未骗我,是我太不信任他了,急忙再找这个战士时,他已在昆仑关战役中为祖国人民英勇牺牲了。这两个英勇的战士,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地与日寇单独作战,创造出当时料想不到的奇迹,而我还怀疑他们的英勇战绩,后来又忘了他们的姓名……”

四位抗日名将的南京保卫战回忆录,还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场景难以尽述,从他们的回忆中,我们能看到战事的惨烈,也能看出王耀武和宋希濂都是真拼了命,杜聿明和周振强的表现如何,那就有请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了。


四位抗日名将回忆南京保卫战:王耀武宋希濂都拼了命,杜聿明周振强表现如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