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经典的精神分析(3-4-4-2)——弗洛伊德引导的第一次精神分...

3-4-4-2 经典精神分析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一、概况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不是哲学运动,也不是心理学。精神分析运用观念论下的符号学方法,倚赖语言分析。
二、四格
3-场域论:自然(Nature)vs 文明(Civilization),以力比多调和。
精神分析没有人道主义化,其始于动物研究,而将人视作一种符号学动物/植物,住在象征性世界中。德勒兹和加塔利(Pierre-Félix Guattari,后结构主义者)批判拉康精神分析 他们运用“块茎”概念。晚期拉康的情况则是:精神分析的结束有一种女性化的崇高(等同于精神之块茎),和弗洛伊德式的男性化的崇高不同。由此看来,精神分析更像是一种将人当作“植物”式的神经生理学。
自然-ego:科学实证主义视角下的自然。这个“自然”是一个人化的、祛魅化的自然。
文明-superego:一个包含着禁忌、享乐、秩序、律令等的充满张力的文明。
协调力量二者的力比多:是不符号化的剩余,代表着符号学系统的一种运动方式,是主体的生存论最深的根基。
文明的张力来自力比多,而力比多是没有被科学实证主义中和的自然的一个剩余(人内在的自然,被文明去自然化了)。力比多可看做发生性的否定性的力量,被文明所压抑,在特定体验中(梦,sex等)才能被把握到。
*弗洛姆(Erich Fromm,新弗洛伊德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成员)试图调和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然而错在没有把握到精神分析“不把人当人”的底色。
4-本体论:不预设世界观与本体论,不建构形而上学,故具有不同本体论观点的人都可以运用精神分析方法。
一种姿态:主体性-尊重病人的反常状态。运用科学话语分析,走向符号学。
如果有本体论:梦-小失误-症状-升华(滑入无意识/男权秩序,在欲望辩证法中循环),用来到达真相。无意识不具有本体论地位。
4-认识论:无意识。无认识论基础,没有知识发生学。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发生机制实践,可以被视作准政治性的半理论半实践活动。弗洛伊德的理论不涉及世界可以表象化向主体显现的认识论维度。
精神分析对无意识进行分析。
解释学分析:不存在元文本;符号学分析:差异、共性原则。
晚期拉康则以无意识具有所有语言的结构。
晚期拉康呼唤回到弗洛伊德的时候,实际上回到了马克思,也即彻底结构主义化的马克思:爱欲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短路的状态。
补充之梦的发生学机制:置换-凝缩-视象化-再修饰,具有结构主义基础。
编书推介:《梦的心理学》
2-目的论:压抑vs升华
压抑:进入无意识。超我/律令作为审查机制来进行压抑,其作为潜意识。这种压抑也是符号系统的天然功能,审查机制可以去表象化,撤到后台,但不会消失——成为症状。
升华:来自于无意识,进入至男权的力比多经济学循环中。目的即崇高化,宣泄掉力比多。升华也是符号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
意识没有中介二者,病理化、梗阻产生意识,所以引入精神分析这一外部话语中介压抑-升华。精神分析通过防御性的机制,使得意识作为符号系统最基本的病理化成为一个正常的秩序。
*弗洛伊德将18、19世纪崇拜之“理性”之人分裂为有意识/无意识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