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一个商学院学生的角度看《小书痴》

2020-03-14 00:29 作者:西木野打牌姬  | 我要投稿

(全文约36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我国著名编剧、节目主持人史航曾经如是评价京紫剧场版:

我认为十八个字的片名,这电影儿一定不值得记住。但是,《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机人偶》,十八个字,这个电影居然是这么好的一个电影。

今天,看完了《爱书的下克上:为了成为图书管理员不择手段》,我可以照着史老师的话这么说:“我认为十九个字的片名,这番剧一定不值得记住。但是,《爱书的下克上:为了成为图书管理员不择手段》(简称《小书痴》),十九个字,这个番剧居然是这么好的一个番剧。”

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对这部番的评价这么高呢?我就以一个商学院学生的身份,阐述这部番给我的印象吧。

这部番剧的内容,其实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一二了——在现代日本生活的本须丽乃,很喜欢看书,并希望就至于图书馆。不幸的是,在决定就职于自己所心愿的图书馆的那天她去世了。想去读更多的书,抱着这样的念想的她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异世界幼女清醒的身体并恢复了意识,并得名为梅茵。梅茵出身于贫民家庭,却无时无刻不在为书本这一目标做出奋斗。

那么梅茵的具体奋斗历程是什么呢?下面就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剖析吧——

番剧一开始的场景是在神殿里面的神官长(CV:速水奖,时臣出来背锅!)调查了梅茵(CV:井口裕香,怪不得你那么喜欢书,原来你的脑子里有十万三千本书)的过往,故事由此开始。在第一话,梅茵和母亲(CV:折笠富美子,为啥不是井上喜久子,人家可是妈妈专业户)在逛街时,母亲要把梅茵临时委托在一家店里,梅因看到书后,倍感兴奋,却被告知书是只有贵族才能碰的东西。于是,梅茵立马跪下,百般恳求。这个时候,梅因心里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看书。

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不就是一本书吗,为啥只有贵族才能碰?那是因为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造纸术仍不发达,因此现在十分廉价的纸张,在那个年代,因为稀有而导致价格昂贵。在前几天更新的14.5话中也有这样一个情景:当地的贵族尤修塔斯用了1小金币才看了这本书,最后花了3金币才买下这本书,而在那时,梅茵所在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大概连一本书价格的千分之一都还不太够(仅凭个人猜测,实际上多少可能也是我没看到)。总而言之,书,在那时真的是奢侈品。

尽管看不了书,但是也阻挡不了梅茵的求知欲。到了第二话,梅茵就通过通过其父亲昆特(CV:小山刚志,昆特牌的鼻祖)的战友欧托(CV:日野聪,罪域的骨终为王  工具人)得到了石板和石笔。这是那个时候的最为简陋的书写工具了,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平民阶层最为常见的书写工具。然而至此,梅茵能够识字,其心里已经得到了满足。

但是,石笔也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后来梅茵就通过帮助欧托撰写文件,获得了许多石笔。本来是已经满足了梅茵的要求,nevertheless,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欲望的不断增强——得寸进尺。然而,正是这一点,才促使了一些人的成功。以我的经验来看,当取得一种成就或者成功的时候,我会觉得,我还有能力变得更强,我还能冲击更高的目标。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干净越来越大,就会向着更大的成就迈进。

——梅茵就是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得了石板,梅茵就又想着跟着路兹(CV:田村睦心,不愧是你)一伙去森林里获取黏土板,甚至在小伙伴无意中毁坏了自己辛苦制作成的黏土板的时候,出现了“黑化”。

黏土板被毁坏后梅茵的黑化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梅茵在书本面前,已经远不只用“love”这个词来形容了,似乎是达到了“passionate”的地步了——无论是最初在商店里看到书的时候的如饥似渴,跟着欧托识字和写字,还是招呼大家一起做黏土板,还是被问及未来的理想职业时候果断的回答“成为书商”,都可以体现出梅茵对书本的热爱。只因为,梅茵的目标,就是要读上一本像模像样的书,一本只有贵族才能接触的昂贵的书,即使自己出身于贫民家庭。

黏土板是比石板高级了,也向纸张更加靠近了一步。但是,黏土板固然有风险,所以梅茵又想着要升级自身的“装备”了。于是,梅茵又想到用木头做成竹简(感谢中国!23333)。但是,有竹简还得有墨水呀!墨水也不会太贵吧?——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纸张和墨水是互补品,经济学相关理论告诉我们,某种商品互补品价格的上升,将会因为互补品需求量的下降而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再根据价格需求曲线,这种商品价格会上升。因此,既然纸张昂贵,墨水价格也是不会太便宜的。

既然墨水贵,那又如何获取?这时候,梅茵想到了从墨鱼(乌贼)身上获取。但是附近有没有海,所以又想到了把煤溶于油中。虽说最后的尝试还是不算太成功,但是我也看到了,除了梅茵孜孜不倦地对书本的渴求之外,还有一个敢于创新、不畏风险与失败的梅茵形象。这一点,对商业领域也是有所启发的。现在所处的社会,是在不断在创新的,创新,就伴随着各种未知与风险,甚至很有可能会前功尽弃,但是却又是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倘若固步自封,那么必将被淘汰。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创新不仅为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且为其提供了影响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巨大力量: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中国文明串戏啦!

为了能够看书,梅茵一方面想尽方法造书,另一方面,在拼命赚钱以求买到书本。最开始,她做发簪、做洗发水,都给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后来在欧托的介绍下进了班诺(CV:子安武人,ko no dio da!  子安终于演了个正常人)的商会,并且通过出售植物造纸来赚钱。这样,一方面能够造纸,另一方面又能够赚取利润,一石二鸟。除此之外,梅茵还想着要通过卖日用品赚钱——因为日用品需求量十分巨大,即使单件产品利润薄,但是数量累积之后,利润空间还是相当巨大的,这就是商界经常出现的“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这里,我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梅茵虽然卖洗发水,但是却从轻易把配方告诉别人,从商业的角度,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这就是梅茵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无形资产之智力成果。我国古话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放在商业的角度,就是说,配方和方法是比起产品本身,具有长远性——因为依靠一种方法,可以制造出无数产品。可口可乐公司1886年建立至今已有134年,但是核心配方却从不为外部所知晓,使得可口可乐经历了134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不倒。所以,保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保住自己的生存能力。

卖纸和卖发簪都成功了,梅茵的生意日益扩大,需要到商业公会登记了。此时她又遇到了公会长的孙女——芙莉妲(CV:内田彩,这个角色长得太像丸山彩了,怪不得请内田彩配音,反正都叫彩彩)(一种翻译为“芙莉达”,但总是看成“芙兰)(达”)。两个人可以说是拥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为书痴迷,一个为钱痴迷。但是还有一点更重要——两人都患有一种名为“身蚀”的病。所谓“身蚀”,就是发作时浑身发热,是无药可救的绝症。究其原因,是由于出生在平民阶层的婴儿,极少数人天生带有魔力,然后随年龄增长魔力不断在体内积累,没有钱也无法购买魔法道具释放这些魔力,最后被魔力吞噬,因为大多数身蚀的平民都活不过七岁的受洗仪式(相当于成人礼),所以被平民视为绝症。但是,这终究不是一种病。按照芙莉妲的话来说,在专心一种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带来困扰,但是在过度兴奋的时候就会有困扰。但是,治疗身蚀需要昂贵的魔法道具,所以芙莉妲抛给了梅茵一个沉重的话题——

残酷的选择

在这个问题面前,梅茵也是踌躇再三。但是,在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家庭——因为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于是,就有了第11话结尾令无数观众泪目的一幕:

家人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最后三话,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梅茵通过了受洗仪式,无意中晕倒后瞥见了图书馆,但却被法力所阻挡。求书欲强烈的她,就打听到了进入图书馆的办法——成为图书管理员,首先得成为见习巫女。但是这就意味着与家人的分离。本来神殿长(老头)看了梅茵的装束,是准备和她的父母商量的,但是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装束后,意图强行使父母同意梅茵脱离家庭,并威胁了父亲,最后却被梅茵强烈的魔力所伤——因为在此之前梅茵已经触碰了圣杯(远坂时臣终于拿到圣杯了,好高兴啊),拥有了强大的法力。最后,神官长(时臣同配音)才同意了梅茵的需求,故事第一季就此收尾。

总的说来,故事情节并没有过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反而是循序渐进,以梅茵一步步接近贵族才能接触的书本为线索,进行了具体展开。但是,正是这种平淡无奇的情节,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观有所悟。

这部番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情景设计了。因为背景是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所以剧情中很多设定,也是贴合欧洲中世纪的社会状况的。就如社会阶层的分级、社会礼仪(如受洗仪式)等。当时,平民与贵族联姻,无论如何有钱,也只能成为爱妾;金钱的多少,也决定了自己在神殿中的地位尊卑。

第三个亮点,是人物形象。之前的漫评我也有所提及人物形象对于剧情的重要性,在这部番中就是一个成功的体现。无微不至、善解人意的路兹、原则性强的班诺、善良温柔的芙莉妲、以及其乐融融的梅茵一家人,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促进了梅茵的目标追随与达成,也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完整。

看了这部番,给了我们不少启迪,可以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是对目标的不断追求。而对一个商科生来说,也算是了解了世界中世纪时期的经济大致状况的一隅。同时,我们也学会了珍惜眼前的事物——书对于梅茵来说是奢侈品,那我们呢?我们就应该珍惜当下,广泛涉猎,如吕蒙般手不释卷。

下个月就要出第二季了,也很期待梅茵的神殿生活呢~

从一个商学院学生的角度看《小书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