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来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和特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在合作、表达和交流中,增强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为此,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讨论—操作—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小组合作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将动口、动手和动脑想结合,从发现新知到概括新知再到获得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先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寻找三角形,然后直接引出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这一环节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为新知过度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意义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观察三角形,同桌互相说说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三角形意义的教学是本课重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在逐步探索,相互交流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根据学生的结论相机出现一组图形进行辨析,从而达到理解、概括三角形意义的目的。
2、三角形高的画法
这是本课难点。先让学生自学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然后学生尝试作高,指名板演。教师再加以示范讲解,让学生独立作高,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高的方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展示生活中三角形的图片,提问:三角形有什么作用?通过动手验证、观察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再通过举例说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三)综合应用
1、出示一组判断题,巩固基本概念。
2、实践应用题: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思考:怎样修理?说出根据。
(四)全课总结
五、说效果预测: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的实施,预计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和稳定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