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装配式建筑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质量、节能环保的重视,建筑业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创新。装配式建筑正成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备更优越的施工工艺、更高效的施工技术、更灵活的施工方式、更标准的施工过程,实现了从生产、建设、使用、维护和拆除整个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而成的建筑。与传统方式不同,这种建筑方式将大量的现场工作都搬到了工厂进行,在工厂制作好了配件、构件,比如楼板和楼梯等,然后再运送到施工现场,通过连接方式在现场进行组装及固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所形成的的一种建筑结构。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块化集成建筑)是装配式建筑4.0时代的核心技术,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建造技术之一。

运用MIC技术建造的深圳市坝光生态国际酒店项目历时124天完成,刷新了全球多层酒店建造速度。中建海龙科技在此项目中还运用了多项工业化、智能化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艺。项目基于DfMA设计理念,以“参数化设计、构件化生产、智慧化运输、装配化施工、数字化运维”为导向,在项目5个阶段、36个应用场景应用BIM技术,同时结合C-Smart智慧工地系统,与工厂生产管理MES系统有序衔接,实现了工厂和现场一体化。

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新增电梯项目在原有四栋高层学生宿舍中加建八台1.6T电梯,使用了108个MiC模块单元。由于是在旧建筑上加建电梯,如何确保新旧建筑的连接精度和质量,就成为了实现快速建造的关键。该项目利用工业级毫米级公差,取代传统建筑的厘米级公差,而自主研发的MiC高精度定位系统,则为模块的快速精准装配提供保障,提升项目工业化程度。中建海龙科技通过MiC绿色快速建造技术及数字化管理系统科学调配,历时59天使项目如期竣工验收。

深圳市龙华樟坑径地块项目采用全过程智慧建造方式打造,是国内高层建筑中首个大规模应用MiC等先进技术工艺的项目,建设周期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三分之一,可实现1年快速交付,并有效控制成本。项目突破了混凝土模块技术只能用于中低层抗震结构的瓶颈,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与连梁+混凝土MiC快建技术,在抗震、隔音、防火、防潮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制造+建造”模式是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要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建海龙科技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技术优势,推进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工程建造向新型建造方式转型,构建绿色、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