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陈安 字虎侯

陈安 字虎侯

陈安(?-323年),字虎侯。中国西晋末期至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原为晋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勇猛异常,作战时左手持七尺大刀,右手拿丈八蛇矛,平时十分厚待属下将士,能够与他们同甘共苦。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祸发生,晋怀帝司马炽被汉国帝刘聪所俘,司马模亦战败被杀。建兴三年(315年),陈安遂投奔时在秦州(今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的司马模之子司马保。陈安十分为司马保宠信,相当受到厚待。但司马保部将张春颇为忌惮,因此进谗言谓陈安有贰心,并劝司马保杀陈安,但被拒绝;于是张春以刺客攻击陈安。陈安受伤,逃回原驻地,但仍持续对司马保进贡不绝。后来陈安又任讨虏将军。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司马保自称晋王,陈安亦自称为秦州刺史,先降前赵,再降成汉,始率军攻击司马保。但于320年司马保为被部下张春、杨次所杀后,陈安随即消灭张春、杨次,为司马保报仇,将司马保以天子之礼葬之,并谥其为元王。
公元322年陈安请求向前赵帝刘曜朝见,刘曜因病推辞。陈安大怒,认为刘曜已死,因此大肆劫掠,又攻击前赵军。一时之间陇上(今甘肃省东部)氐、羌族皆归附陈安,部众达十余万人,声势浩大。陈安此时遂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假黄钺、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牧、凉王。
次年(323年),陈安再攻前赵,但反为所败,而刘曜决定亲征,派勇将平先追击败走逃脱的陈安,陈安兵溃,最后身边只剩十余骑,而敌军逐渐近逼,于是他两手分持刀矛,二兵器俱发,连杀五、六人;对较远的追兵,则由左右护卫发箭射之,且战且走。而平先也是一名骁将,行动又迅捷如飞,二人接战,只三回合,陈安蛇矛为平先所夺。当时天色渐晚又下滂沱大雨。陈安弃马与左右逃入山中,追兵当晚并无所获。惟至翌日,陈安终为前赵将领呼延青人循踪发现,遂被杀。
统帅 C
(陈安尝率众攻破裴苞,又统精勇千余人以讨叛羌。及背曜,陇上氐、羌皆附于安,有众十馀万。后为刘贡、石武等所败,收馀骑八千,走保陇城。刘曜自将围陇城,安频出战,辄败。)
武力 A+
(陈安骁壮果毅,武干过人,多力善射,持七尺刀贯甲,奔及驰马。及败,刘曜使将军平先率劲骑追之,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殪五六人,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平先亦壮健绝人,与安搏战,三交,夺其蛇矛而退,遂追斩于涧曲。)
军谋 C-
(陈安处多难之秋,计穷而败亡。)
智略 C-
(陈安少慷慨,曰:“大丈夫当乘轩杖节,安能久执犁锄乎?”遂东游京师,颇学书算,读《魏书》见许褚而慕之,乃自字虎侯。遇晋室丧乱,遂凭结司马宾。及归南阳王世子保,甚为宠信。保将张春等辄伏客以刺安,安被创,驰还陇城,遣使诣保,贡献不绝。后安求朝于曜,曜辞以疾。安怒,以为曜已卒,大掠而归。及还上邽,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赵募为相国。鲁凭对安大哭曰:“吾不忍见陈安之死也!”安怒,命斩之。凭曰:“死自吾分,悬吾头于上邽市,观赵之斩陈安也!”遂杀之。曜闻之,恸哭曰:“贤人,民之望也。陈安于求贤之秋而多杀贤者,吾知其无所为也!”)
内政 D
(非其所长。)
魅力 B+
(陈安有勇力,善于抚接,吉凶夷险与众同之。及其死,陇上歌之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讘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弃我讘骢窜岩幽。天大降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阿呼呜呼奈子何,呜呼阿呼奈子何。”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