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ileía Rhōmaíōn】罗马的开路先锋——AS-2战马(1)

PS:因正文字数过多,故此分两篇发布,本篇聚焦研发历程,下一篇将带来改进型和车族介绍,该文文案和基本设定由 @幻想乡的观察者 负责。
AS-2“战马”研发历程:
最初设计的AS-2“战马”只是一款保守的AS-1改进型号。项目最初在1962年立项,相比于AS-1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底盘高度以提高通过性、采用了钢板-空气-铝合金-钢板的复合装甲以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强防护水平、把12.3毫米遥控高射机枪升级为20毫米100倍径机关炮,或者1罗寸(25毫米)90倍径机关炮。
起初AS-2的设计进行的相当顺利,阿拉斯特公司预计1968年就可以让AS-2投入量产以取代AS-1。但是很快事情就起了变化,1966年,波兰-立陶宛人民军首次在华沙起义纪念阅兵式上公布了由诺夫哥罗德人民共和国设计研发的BMP-1步兵战车。稍有常识的军事观察家都能意识到BMP-1那安装大口径主炮和反坦克导弹的炮塔意味着什么,阅兵式上“BMP-1已经广泛装备各社联成员国”的解说词更是令各国陆军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AS-2的设计已经严重落后了,陆军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运兵车服役,我们需要能够压倒BMP-1的新式步兵战车!”
已经完成大半的AS-2被迫进行大幅度的修改。需要像BMP-1一样的大口径的火炮,需要搭载反坦克导弹,反坦克导弹必须要能像BMP-1一样在车内装填,车体必须加装射孔来让步兵从车内开火——因为BMP-1也是这样的,哦对了还必须保持涉水能力,哦对了车体装甲也要大幅度加强……
陆军的需求几乎次次都有不同——这些需求主要来源于对BMP-1情报的进一步发掘,这些情报有真有假,但是陆军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对阿拉斯特公司总是提出越来越夸张的要求。阿拉斯加公司的设计团队熬红了眼,挠秃了头,被这些刁钻的甲方折磨的苦不堪言,最终他们向陆军摊牌了:AS-2的原设计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了,必须给更多的时间推倒重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原本的生产计划了。另外:得加钱……
1968年,阿拉斯特公司邀请了来自莫斯科大公国、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传奇设计师帕夫洛·伊萨科夫来领导AS-2的设计团队。伊萨科夫当时为莫斯科大公国设计的“极地/冻土带多功能履带车”不仅性能优良,而且销量很高,就连许多社联成员国都采购了这款车辆。忙的焦头烂额的阿拉斯特公司自然求贤若渴,重金力邀此前从未设计过军用车辆的伊萨科夫来到了君士坦丁堡。
随后,阿拉斯特公司连同陆军成立了一个设计统筹委员会,以更好地协调新式步兵战车设计中的各项指标和需求,委员会囊括了公司预算部门、设计团队、陆军装甲兵和步兵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陆军基层军官和士兵,甚至还有情报部门的人员。经过数个月的讨论,委员会终于理清了思路,针对AS-2未来的战术需求和战略环境的考量制定了各项标准:
AS-2应当具有不低于Tα-2主战坦克的机动性,从而让机械化步兵可以与坦克进行协同作战。为此功率在250马力以上的大功率小体积柴油机是不可或缺的。
AS-2应当配备强大的武器装备,不仅能够支援下车作战的步兵,还能够与敌方坦克以及类似BMP-1这类的轻型装甲目标交战。
AS-2应当在车体侧面布置射孔,让步兵可以乘车作战。必要时,步兵也能够从车体后部迅速下车展开作战队形,因此有必要沿袭AS-1的跳板式大门设计。
AS-2的装甲应当能够良好的抵御轻武器、大口径机枪、炮弹破片和地雷的攻击,。尤其需要针对社联成员国广泛使用的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并且还需要具备完整的核生化防护能力。
经过数年的开发之后,1973年阿拉斯特公司已经开发了4种使用不同武器系统的原型车,这四种原型车除了主要火力和导弹发射架安装方式不同外,其他系统都大同小异。最终胜出的是采用25毫米机关炮+“猫头鹰”反坦克导弹的组合。

1976年,AS-2步兵战车投入量产,开启了自己在罗马陆军中长达近30年的服役生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了多个改进型号。
总体设计上,AS-2采用了发动机在前、炮塔居中、乘员舱在后的布局。它可以搭载8名步兵,在同时期各国步兵战车中是载员量最多的。除此之外,AS-2还有三名车组人员,分别是驾驶员、车长和炮手。这3+8一共11名步兵和车组人员构成了70年代罗马陆军机械化步兵营里一个完整的步兵班。在突击敌方阵地时,8名步兵将提前下车,分成两个火力组伴随坦克发起进攻,而步兵战车将保持机动、寻找掩体,为步兵和坦克提供火力支援。在进攻无准备或火力较弱的敌人时,AS-2将搭载着步兵攻击,步兵可以从车体侧面的6个射孔中向外开火。
火力上,AS-2的主武器是一门1罗寸(25毫米)L90长身管机关炮和一挺7.4毫米并列机枪。这门25毫米机关炮是60年代与1.2罗寸加特林炮竞标罗马野战防空武器系统的失败者,经过重新开发和修改后应用于AS-2身上。这门火炮的重量为104千克,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身管长、炮身小,有利于安装在步兵战车的炮塔里,并且可以以较大的俯仰角进行射击。它配备双向稳定器和安装微光夜视仪的昼夜两用炮镜。采用双路弹链供弹,两条金属弹链上装有不同弹种,有低速(150-200发/分钟)和高速(300-350发/分钟)两档射速可选。
1罗寸机关炮发射25*185毫米炮弹,对地面目标的有效射程为2000米,主要弹种包括穿甲燃烧曳光弹(API-T)、高爆曳光弹(HE-T)和次口径脱壳穿甲弹(APDS)。最后一种被专门开发用于射击敌方装甲目标,初速达1200m/s,能在750米击穿35毫米/60度倾斜装甲,或者80毫米垂直装甲。不仅可以在近距离正面击穿罗马陆军现役的Tα-2-Ф轻型主战坦克,对Tα-1、Tα-2-π主战坦克的侧面装甲也能构成显著的威胁。
在AS-2的炮塔顶端,还安装了一具Kο-1“猫头鹰“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这是一种从1968年开始普遍装备于罗马陆军的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跟踪-线控指令制导,弹径130毫米,具有命中率高、射程远、飞行速度快等优点。发射“猫头鹰”时,由炮手在车内引导导弹,装填时,需要打开炮塔舱门,此时导弹发射架向后弯折,炮手先抽出废弃发射筒,再取用车内弹药,从舱门将导弹推入发射架并复位。通常车内有3发备弹。由于这种装填方式会破坏车体的气密性,所以当车内三防系统启动时,是无法装填导弹的。
动力方面,AS-2采用一台输出功率350马力的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提供动力,可以驱动20吨的车体达到65公里的公路极速,最大行程500公里。行走系统采用扭杆悬挂,有8对负重轮,为了容纳大型炮塔的同时保持8人车组以及增加车体浮力,其车体长度达到了7.2米。AS-2具备完全两栖能力,车体尾部有喷水推进系统,在展开车首防浪板后便可以在水面上浮渡。
防护性方面,AS-2采用了箱型车体,首下装甲和大角度倾斜的首上装甲组成了楔形的装甲前端,两个部位分别为35毫米45度倾斜和15毫米75度倾斜,焊接炮塔也有着30毫米60度倾斜的优秀防护力。较大倾斜角的正面装甲让AS-2可以在200米距离抵御自身25毫米穿甲燃烧弹的射击,20毫米的车体和炮塔侧面装甲也能够在200米距离抵御12.3毫米重机枪的射击。车体侧面装甲布置有若干个泡沫浮力块用于增加浮力。
在事后的评估中,罗马陆军惊讶于阿拉斯特公司的成果:他们一开始只想要一辆能够不输BMP-1的步兵战车,但是现在看来,AS-2已经在防护、机动、火力等多项指标已经远远超过了BMP-1(此时罗马陆军已经获得了缴获的BMP-1,知道了BMP-1的真实水平),其设计之全面令它被称为“超前十年的战车”。AS-2也不负众望,以其出色的性能陪伴罗马陆军一路走进了21世纪,并奠定了阿拉斯特公司在陆军装甲车辆生产中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战马”。
在漫长服役的生涯中,AS-2步兵战车一共生产了17800辆之多,并且推出了多个改进型号用于满足陆军和罗马盟国的新需求,其生产线一直保留到2001年AS-3“肯斯特”的成规模服役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