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互助问答第311期:关于倾向得分匹配效果评判的问题

2020-06-26 22:07 作者:学术苑  | 我要投稿

关于倾向得分匹配效果评判的问题


老师:

您好!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倾向得分匹配效果评判的相关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

(1)在评判倾向得分匹配的匹配效果时,虽然希望匹配后的核密度中处理组和实验组的核密度曲线尽可能重合,但是实际操作中总有出入。请问,核密度图在评判匹配效果时扮演什么角色呢?当平衡性检验等其他检验还说得过去,但是匹配后的核密度图显示处理组和控制组还存在差别时,如何综合评判或者权衡呢?

答:核密度图是观察分布的,匹配后,两个分布密度函数差不多了,完全一样不可能的。

(2)由于第一次尝试使用psm,还有一个技术细节上的问题。在一些课程视频上看到生成匹配后的核密度的命令为:

 twoway(kdensity _ps if (treat==1 )) (kdensity _ps if (treat==0 & _wei !=.)),  ///

xtitle("倾向得分")  title("匹配后") 

      但是我总感觉应该是:

twoway(kdensity _ps if (treat==1& _wei !=. )) (kdensity _ps if (treat==0 & _wei !=.)),  ///

xtitle("倾向得分")   title("匹配后") 

      因为匹配后处理组也有可能不在on support范围内,其权重weight为缺失值,而生成匹配后的核密度图应该是处理组和控制组的weight都不等于缺失值,不知我这种考虑是否错了。

   谢谢老师!

这样:

twoway(kdensity _ps if (treat==1& _wei !=. )) (kdensity _ps if (treat==0  & _wei !=1& _wei !=.)),  ///

xtitle("倾向得分")   title("匹配后") 


往期回顾:

互助问答第310期:关于渠道变量识别的问题


如果您在计量学习和实证研究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发到邮箱szlw58@126.com,专业委员会有30多名编辑都会看,您的问题会得到及时关注!请您将问题描述清楚,任何有助于把问题描述清楚的细节都能使我们更方便地回答您的问题,提问细则参见:实证研究互助平台最新通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鲜活的事例更有助于提高您的研究水平,呆板的教科书让人生厌。如果您喜欢,请提出您的问题,也请转发推广!


(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引用和合作请留言。本文作者拥有所有版权,原创文章最早发表于“学术苑”任何侵权行为将面临追责!)


学术指导:张晓峒老师 Ben Lambert

本期解答人:谢杰老师

编辑:陈波

统筹:左川 易仰楠

技术:刘子瑗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互助问答第311期:关于倾向得分匹配效果评判的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