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对镜簪花里外香

《七律·七里香》当代 醉东坡细细枝繁夏日长,暖风酥醉步生荒。
隔窗听雨知荷事,对镜簪花里外香。
应许山矾作李鬼,堪怜韵里少文章。
秋风不误烟霞客,万里关山泣凤凰。
七里香的别名很多,有称其为九里香,千里香,甚至万里香,意在透出其香浓及持久,能传之千里万里。七里香属芸香科植物,枝叶秀丽,花香浓郁。

七里香虽然是本土植物,且在很早以前(至少唐代以前)就被发现,但赞美的诗并不多,究其原因,出在古人在对植物的认知上产生了偏差,古代诗人们几乎毫无例外的把这种植物与山矾混淆,故有相当多咏山矾的诗可以断定为写七里香。
《七里香》
清 范咸
翠盖团团密叶藏,繁花如雪殢幽芳。分明天上三珠树,散作人间七里香。丹桂婆娑犹入俗,绣毬攒簇太郎当。何如琼岛嫣然秀,采掇还传辟瘴方。
将七里香与丹桂和牡丹相比,认为丹桂虽有婆娑之态却还是太过俗气,而牡丹如簇却显得吊儿郎当,幸亏李易安死得早,否则要从棺材里钻出来与之理论,当然,唐明皇也不可能带着杨玉环来与范咸骂街。

《七里香》
清 熊学鹏雪魄冰姿淡淡妆,送春时节弄芬芳。著花何止三回笑,惹袖犹馀半日香。竟使青蝇垂翅避,不教昏瘴逐风狂。灵均莫漫悲兰茝,正色宜令幽谷藏。
七里香有避蚊虫之功效,还有去除瘴疠的神奇效果,故将七里香植于房前屋后,能够清洁房屋,给人舒适感受。将七里香戴在头上,让生美人如玉的怜惜之情,我有理由怀疑欧阳公当年所簪之花当为此花。呵呵。(欧阳公所簪为牡丹)。

《范侍御招饮七里香花下》
清 庄年密叶繁葩绿玉丛,朝霞掩映雪玲珑。唐昌观里依稀似,后土祠边想象同。满砌花飞惊积霰,隔邻香透趁微风。三年海外埋芳信,此日开筵兴不穷。 庄年与范咸交好,时有聚会吟咏,这首诗是庄年唱和范咸诗《七里香》第二首,为赋七里香,两人各赋了七首之多,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百度。庄年在另一首《七里香》诗里,将此花香比作夜合之香,此言不虚。

《旅寓岑寂中园丁送花四品因赋五绝》
宋 杨公远玉蕊花开触处芳,瓷瓶安顿细平章。怕渠不肯梅花弟,能趁春风七里香。 如果说很多诗人把七里香当成了山矾,那么杨公远则是把山矾又当成了七里香,所谓梅花弟,是特指继梅谢而开的山矾,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三月野桂花。
“任从居士耽禅寂,无那撩人七里香”,朱仕玠这两句诗饶有趣味,他给这首诗的题名是“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单从这首诗名就能推断出此人闲极无聊,当然“尸位学署”倒不至于。呵呵。

PS:最早熟悉七里香这个名字,要归功于席慕蓉的诗集《七里香》,那时的席慕蓉象一捧清泉,更象是一株细细的七里香开在枝头,她的诗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还是蛮有市场的,为方便大家了解席慕蓉这本诗集,老夫摘录一首,不知她看到会不会找我算帐。《七里香》当代 席慕蓉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另外,还有一位周董,用他独特的嗓音唱过一首《七里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听听,重温当年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