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传
在《三国志 荀彧传》中,裴松之注引《典略》记载:祢衡字正平,建安初年,从荆州北游到许都,恃才傲物,对待善恶的态度差别极大,如果认为某个人不如自己,就懒得和他说话,很多人都因此讨厌他。只有少府孔融看重祢衡的才华,上表朝廷,极力推荐,对祢衡极尽赞美之能事。当时祢衡二十四岁。
张衡的《文士传》记载:孔融多次向曹操推荐祢衡,想让他们见一面,祢衡看不惯曹操,对曹操非常不满,还说自己有狂病,不肯见曹操,且多次背地里说曹操坏话。曹操听说后,想羞辱祢衡,就把他录用为鼓史。后来到了八月,曹操大宴宾客。按照规定,鼓史击鼓后,都应该脱下旧衣服,换新衣服。第一轮击鼓结束,轮到祢衡击鼓了。祢衡击了一曲《渔阳三挝》,非常精彩,在座的宾客都为之动容。祢衡击鼓后不换衣服,被小吏呵责,祢衡就当着曹操的面一件一件脱衣服,裸体站在当场,慢慢换好衣服,继续击鼓,还击《渔阳三挝》,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曹操大笑着对宾客们说:“我本来想羞辱祢衡,祢衡却反来羞辱我。”后世流传的《渔阳三挝》,就是祢衡创作的。
此后,孔融多次谴责祢衡,并传达曹操爱才之意,想让祢衡和曹操再见一面。祢衡答应了,说:“我应该跟你去。”到了十月,孔融见了曹操,说:“祢衡想见您。”到了见面的日子,祢衡穿着单布衣,踏着粗布鞋,坐在曹操营门外,用木棒敲着地面,大骂曹操。曹操就命令马厩快速准备三匹好马,并让两名士兵骑在其中两匹马上,然后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竟敢这样骂我!我杀他就像杀麻雀老鼠一样。我看这个人的虚名传得很远,如果杀了他,会被人说我不能容人。我现在送他去刘表那里,看刘表如何处置。”就让两名骑兵把祢衡放到第三匹好马上,护送他去了南阳。
《典略》关于祢衡投奔刘表的记载却有所不同,书中写道:许都虽然刚刚建起,但居住在那里的士人阶层还是很多的。祢衡曾经写了一张自己的名帖,直到名帖的字迹都模糊了,还是没有找到安身之地。有人建议祢衡追随当地的名士陈群、司马朗。祢衡说:“你难道想让我追随屠户和卖酒人吗?”又有人问他:“如今住在许都的人,谁最有本事?”祢衡说:“大儿子孔融和小儿子杨修。”还有人问他:“曹操、荀彧、赵稚长这些人有盖世的本领吗?”祢衡不怎么说曹操,他看荀彧颜值高,赵稚长饭量大,就说:“荀彧可以靠脸吃饭,去司仪吊丧;赵稚长可以监厨请客。”意思是荀彧是只会靠脸的流量明星,赵稚长除了吃肉不会别的。这样的言论让人们咬牙切齿。
祢衡知道自己在许都犯了众怒,于是准备离开许都回荆州。祢衡收拾行装准备出发的时候,大家来给他践行。在祢衡到来前,践行的人在城南搭了一座帐子,互相商量说:“祢衡多次出言不逊,今天他来晚了,到时候咱们都别理他。”等祢衡来了,帐里的人都坐着不动,祢衡突然嚎啕大哭。大家问他怎么了,祢衡说:“我走在尸体和棺材之间,能不难过吗?”祢衡南下荆州见了刘表,刘表对他以礼相待。
《傅子》记载:祢衡能言善辩,对刘表也是主动结交,被刘表待为上宾。祢衡对刘表极尽赞美之能事,却不断讽刺刘表左右亲信。于是这些人就向刘表搬弄是非,说:“祢衡称赞您比西伯侯还懂仁爱,其实是说您没有决断能力,必败无疑。”这话虽然不是祢衡说的,却说中了刘表的弱点。刘表在不察之下,疏远了祢衡,把他赶走了。
《典略》记载:将军黄祖兵屯夏口,黄祖的儿子黄射跟祢衡关系很好,祢衡跟着黄射来到夏口。黄祖也很佩服祢衡的才华,每当摆设宴席时,只要席上有特殊客人,都会安排祢衡与之交谈。后来祢衡骄傲自大,跟黄祖对话时故意使用诙谐语言,黄祖认为祢衡在骂他,很生气,回头让伍伯抓着祢衡的头发拖出去。左右众人得令,把祢衡拉出去杀了。祢衡死时才二十六岁。
单看才华,祢衡是值得肯定的,但嘴是真的碎,堪称毒舌天花板。祢衡很有胆量,敢公开诋毁官方掌权人,比如今敲键盘的网络喷子还牛。像曹操这种权势熏天、为人不够检点的人,很多人都想骂,只是不敢,而祢衡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因此在后世广受好评。然而,对祢衡的好评也就止步于击鼓骂曹了。他辱骂其他人的行为纯属个人表现和恶性膨胀的无脑黑,凸显出的是极端的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以为是,甚至一度让自己的知音孔融陷入了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祢衡这个人像极了今天打着正义旗号带节奏的三流网红,一边用自己的毒舌伸张所谓的“正义”赚取流量,一边不务正业,对社会发展毫无贡献,标准的反社会非主流。“剑舌腐儒”的存在对社会长远发展毫无正面影响,早就该下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