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命中的浪漫
这段时间无疑是我读研以来最难熬的一段日子。在我经历了5次更换论文选题之后,由于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导致我不得不更换思路,选择先找可用数据再根据数据决定选题。很幸运,经过努力真的找到了可以用的数据,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数据的初期处理工作。 可是很快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样处理数据到底有什么意义?当导师向我抛出这个问题之后,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是啊,我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啊?!”我没法回答,只有默不作声。我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处理数据而处理。我陷入了思想的死关角。我想通过阅读文献来寻找答案,可是大脑它明显宕机了,我学不进去,甚至到了一想到要学习就大脑发蒙的地步。我选择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礼拜。而也就是在这礼拜让我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 还是如往常一样,我和爸妈会大概每隔两三天打一次视频电话,只不过这次不一样的是我依然在为数据处理的意义发愁。我的母亲知道后明显展现出担心的状态。我知道我不应该让她担心的,可是我真的很难伪装。她说:“把你的东西给我讲一讲吧,虽然我可能也听不太懂,但是大家一想想吧!”其实在当下的情境中我并没有奢望我的爸妈能给我多么大的启发。可能是一种另类的压力疏解方式吧,我真的大致从头开始给我妈讲我的那些专业知识的东西。而我的母亲也真的非常认真的开始听我给她讲,甚至没太听懂的地方还会再问我。 当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并没有想出什么好的思路。但是我的母亲在听完我的讲解之后给我分享了很多和我专业相关的论文。其中有一篇我这里打不开,她甚至截了20多张图,一页一页地发给我,只为了能为我的思路打开所有帮助。最后,通话在她安慰我:“明天别学了,出去多走走,散散心,不要老让精神紧绷”的话语中结束。 我可能真的是个十足的妈宝男吧,通话后的一天真的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综艺,玩手机又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通话后的第二天,我再次鼓起勇气打开搜索引擎开始看论文。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一回真的思路打开,想到了一个至少能够说服我自己的思路了。我很高兴,晚上就迫不及待的把这个消息和我的爸妈分享。他们在听了我的讲解之后也很高兴,说:“虽然没听得很懂,但是这回这个听起来感觉挺不错的!”其实我爸妈也不是真的什么都听不懂,特别是我妈,我还是很佩服她的!以前在宣传口工作的时候月月投稿上报四五条,甚至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人民公安报等极具影响力的报纸也能成为他们的座上宾!后来离开宣传口之后去了史志办,虽然没有了投稿的压力,但是也需要每年出两本年鉴(虽然年鉴作者写了一大堆,可实际执笔的只我妈)。我爸呢,虽然不懂写作,可是原来在刑侦口的时候也是名目在册的专家组成员。 有点扯远了,其实在那天晚上通话的时候(也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晚上)我爸非要叫我去看我妈最新在简书上发的文章,我拗不过去打开看了。 “前日,隔屏看到被学术问题折磨的精疲力尽的你好心疼!那个始终拥有精致外表的你略显沧桑,甚至出现了焦虑肥……”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又搞笑,又感动。感动是因为我隔着屏幕依然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搞笑是因为我真的胖了好多,压力一大就控制不住想吃东西。这一通电话最后在我们一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结束了。 挂了电话之后,躺在床上我回想了这一个多礼拜发生的种种,突然惊讶的发现我好像经历了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是那种明知艰难而却愿意为之付出的努力;是那种因为你的惆怅而惆怅,因为你的欢愉而欢愉的共情! 愿我能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浪漫。很多时候也许浪漫并不只是随兴而起,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它可能像生活的点滴渗透到生活不经意的角落。像是《陆犯焉识》结尾那样,婉瑜最终也没能在认出深埋于心底珍藏的焉识,而焉识也没再强求心中难以割舍的婉瑜“重回自己的怀抱”。他只是陪着她一次次在车站翘首以盼地举起名牌,又一次次推着轮椅悻悻而归。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浪漫,而庆幸的是就在刚刚,我也曾经历过。 写于2023年6月9日凌晨3点41分,横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