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华航空611号航班空难

2023-07-27 14:36 作者:华航744  | 我要投稿

2002年5月25日中华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华航”)一架由当时的台湾中正国际机场(现台湾桃园国际机场)飞往香港国际机场(赤鱲角机场)的客机解体坠毁事故。当天一架波音747-200型、编号B-18255(旧机号B-1866)客机执行此定期航班,搭载206名乘客及19名机组员(包括正副驾驶及飞航工程师),在半途中于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23海浬的34,900呎(约10,640米)高空处解体坠毁[1],造成机上人员全数罹难,为发生在台湾境内死伤最惨重的空难。台湾前立委游日正、香港前工务局局长李承仕之子李宗傲(本身是中华航空营业员[2])亦在这次空难中丧生[3]。 中文名

中华航空611号班机空难

事故原因

中华航空611班机空难由台湾当局飞航安全委员会调查,ntsb亦有派员到台湾协助调查。

由于611班机的坠毁非常突然,事故发生前飞行员与地面塔台间的联络一切正常没有前兆,因此飞机刚坠毁时关于失事的原因众说纷纭。雷达纪录显示CI611在坠毁时曾先分裂成四大块结构后才坠入海中,因此遭导弹击中、恐怖攻击的说法曾被列在肇因名单的前几位,除此之外像是被陨石击中、遭到匿踪战机之类的武器误击也曾被认为是可能原因之一,但这些可能都一一被否定。在调查期间,调查人员发现本次空难和1996年环球航空800号班机空难十分相似,包括:

两架客机都是波音747(TWA800是747-131,CI611是747-209B。发动机也是同一生产商,TWA800是普惠JT9D-7AH,CI611是普惠JT9D-7AW。)

两架客机都是在爬升阶段解体

两架客机解体时没有预警

两架客机都是在大热天时起飞

不过CI611班机的中央油箱没有爆炸的痕迹,因此油箱起火并不是导致CI611班机坠毁的原因。

当调查员发现其中一块机尾蒙皮有修补过的现象,并有浓烈燃料味。他们将该块蒙皮送往中山科学研究院检查,发现该块蒙皮有严重金属疲劳的现象[1] ,经翻查肇事飞机的维修纪录后,继而发现了整个空难的始末:

1. 1980年2月7日,该航机曾在香港启德机场执行CI009号班机时因机尾擦地损伤机尾蒙皮,造成飞机失压,当天被运回台湾,次日进行了临时维修。

2. 损伤到机尾后,华航于1980年5月23日至26日做了永久性维修:用一块面积与受损蒙皮相若的铝板覆盖该处(根据波音的维修指引,新蒙皮的面积须较受损的蒙皮面积增加至少30%),并没有依波音所订的结构维修手册(Boeing Structural Repair Manual,SRM)把整块蒙皮更换,但负责维修人员于维修纪录上写明依照波音维修指引进行维修。

机长:易清丰

副机长:谢亚雄

维护员:赵盛国

机组人员:盛俐国、叶安成、陈爱伦、程倩如、卢惠珠、田瑜、范惠婷、邱庆一、于松娥、陈静怡、蔡依霖、陈乃禔、郭如梅、林忆慈

中华航空611号航班空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