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3)——红色的帝国
专栏文章已经鸽了好久了,之前事情很多,俄罗斯篇结束以后又开始美国篇的制作,导致一直没有时间来收尾俄罗斯系列的专栏。鉴于已经鸽太久了,本咕咕主决定用三篇的篇幅将这个系列结掉。因此也就没有太对应的视频,先不放视频传送门了,大家可以自行对应 @左右撇子厨房 发布的视频来观看。也欢迎大家在留言板留下自己的想法。
放个美国篇的传送门好了hhhh:

那么,本着夸一集骂一集的模式,这一集又该批评苏联了。历史上的苏联差不多也就是这么个节奏。列宁掀起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紧接着斯大林上台后就搞大清洗;再来到二战苏联立下功勋,反手就联合国民政府出卖内蒙;新中国建国后苏联先是中国的“老大哥”,紧接着又变成了被批判的“苏修”;1961年完成历史首个载人航天,1962年就搞古巴导弹危机。总体来说,苏联就是这么一阵儿好,一阵儿坏。
之前我们提过,自从斯大林上台之后,苏联就渐渐的走起了沙文主义路线。这事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列宁信奉的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认为无产阶级是没有国界的,因此当年派苏联红军进攻波兰,希望能收到波兰无产阶级的欢迎,从而引导欧洲共产主义革命的高潮。但很可惜,波兰刚刚复国,民族主义正盛。对波兰人来说,对苏俄无产阶级的欢迎远没有几百年来波兰与俄罗斯的民族主义矛盾来得深刻。所以很不幸,苏联红军被打得很惨。到斯大林上台,情况就翻转了。斯大林走的是标准的民族主义加大国沙文主义路线,一切以俄罗斯为中心。毫无疑问的是,这种路线带给了苏联强大的战斗力。从斯大林上台后,苏联快速扩张,与德国瓜分波兰,吞并芬兰领土。
斯大林显然从这种路线中尝到了甜头。他对其余加盟国,甚至是其它社会主义“小弟”们(就比如中国)的无理要求越来越变本加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去找一些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苏谈判的资料来看,这里就不赘述了。而赫鲁晓夫上台后,虽然不遗余力的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他自己其实走的依然是斯大林的路线。中苏决裂的导火索,就是赫鲁晓夫妄图加强苏联对新中国的控制而未果(毛泽东回忆时说:“事实上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苏联想靠“撤专家”“撤项目”来要挟中国就范。这种做法无异于如今特朗普吹捧的“极限施压”政策,而历史告诉我们,这种“极限施压”只会让中国在压力下愈发自强。
当时的中共显然也看出来赫鲁晓夫的打算,于是表态坚决不妥协。“勒着裤子也要搞原子弹”,代表了当时在中苏交恶的情况下,中国下大力气自立自强的状态。同时,中共也从意识形态上展开对苏共的批判,并连发九篇评论苏共的文章(可以百度“九评苏共”),认为苏联已经走上了“修正主义”“帝国主义”的道路。中苏交恶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中达到高潮,中共也公开用“社会帝国主义”来称呼苏联。
那么,到底什么是“帝国主义”呢?
先摘抄一段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帝国主义(Imperialism),亦称“垄断资本主义”或“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依靠资本输出,让其他国家劳动,得到利润的国家。列宁认为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在共产主义的理念之下,并无国家的概念,世界大同,理应不存在“帝国主义”这一概念。但我们要注意到列宁的一个说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也是最后的形式,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是资本主义通往社会主义的入口。正如我们之前不断指出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不断集中的过程。从奴隶主到地主再到资本家,生产资料不断向更少的人手里集中,同时也形成更大的生产规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全世界的生产资料已经被几大帝国瓜分完毕,同时也形成了空前的社会化大生产规模。可以说,生产资料集中在“某些人手里”这样一种模式已经走到了极点,再发展下去,就只能彻底的解放生产力,由全社会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再次强调,是“共同”不是“每个人”),也就是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整体”,是一个唯一的“垄断资本家”,这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形。而苏联搞的“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其实是一种倒退,是将苏联从共产主义的门槛前“修正”到帝国主义的位置。一些党内腐败分子利用苏共的领导位置,搞官僚资本主义,侵吞了本来应该属于社会集体所有生产资料,摇身一变成了垄断寡头。由于是从社会主义那头过来的,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帝国主义”,所以称之为“社会帝国主义”。虽然从短期来说,这种“修正主义”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需求(因为共产主义相对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来说确实过于超前,计划经济快速提升了苏联的军工和重工,但也让苏联没有余力去发展轻工以及民生产业),但从长期来看,修正主义为苏联重新进入共产主义设下了一道天堑,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联邦的当权者们,正是苏联时期那些偷偷吸饱了人民的血的寡头,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所谓“XX主义”,是指将XX作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和实践)。我认为,“帝国主义”就是说要以形成帝国、维持帝国、保持帝国的优势地位为基本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苏联为了保持自己的帝国地位,不惜修正共产主义理论,出卖共产主义小弟(如中国、古巴)来与美国取得缓和;为保障苏联在中东的利益,悍然入侵阿富汗;苏共党内形成垄断寡头,侵吞国有资产;这些加在一起,确实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标准写照。因此,到了冷战中后期,苏修与美帝的斗争,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斗争,不如说更像是红色帝国与蓝色帝国之间的斗争。而中国走的“反帝反修”、“三个世界”路线,则是一条制衡美苏冲突、保护小国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路线。用毛泽东的话讲,“不称霸”。
本期音乐欣赏,紧追潮流
